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诺奖得主预言:比特币十年内价值将归零,现代金融之父为何看空?

近日,一条来自金融界的重磅消息引发了加密货币市场的广泛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现代金融之父”的Eugene Fama在一次播客采访中语出惊人,他预测比特币在未来十年内,其价值归零的概率几乎为 100%

作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的奠基人,Fama的言论无疑给本已波动的加密货币市场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这位学术泰斗的悲观看法,究竟是基于怎样的金融理论,又为何与当前比特币的强劲表现背道而驰?

%title插图%num

比特币为何“有违”货币理论?

Eugene Fama对加密货币的质疑,核心源于其内在的不稳定性。他认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与所有已知的货币理论相悖。在Fama看来,一种合格的交换媒介 必须具备稳定的实际价值。而加密货币的价值波动剧烈,完全不符合这一基本原则。

“它们没有稳定的实际价值。它们的实际价值是高度可变的。这种交换媒介不应该存在。” Fama直言不讳地指出。“人们不希望用一种可能让他们破产的东西来做生意。”

这种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比特币作为一种“货币”的内在矛盾:如果其价值无法稳定,那么它就无法有效履行作为交易工具的基本职能,反而会成为一种高风险的投机资产。 对于普通商业活动而言,这种不确定性是致命的。

“挖矿”:高能耗与不可持续的悖论

除了价值不稳定性,Fama还严厉批评了比特币的高能耗“挖矿”模式。比特币的发行机制依赖于复杂的计算,这一过程需要巨大的能源消耗,以保证网络的运行和新币的产生。

“这确实不可持续。你不可能将整个金融系统建立在这种模式之上,因为它需要太多的计算能力。” Fama认为。

这一论点触及了比特币背后的技术与环境成本问题。随着比特币网络的扩大,所需的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其能源消耗甚至超过一些小型国家的总用电量。这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的特性,使得Fama坚信,比特币无法成为未来主流的金融基础设施。

诺奖得主们的集体“看空”

%title插图%num

Fama的悲观预测并非孤例,许多知名经济学家都曾对加密货币表示出类似的怀疑。

2024年7月,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aul Krugman就曾公开表示比特币 “经济上无用”。他质疑美国总统Donald Trump对加密货币的支持,甚至将Trump提议建立“国家比特币战略储备”的行为,称为是对一个“丑闻缠身”行业的 “政府救助”

另一位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Justin Wolfers也对建立国家比特币储备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这表明主流经济学界对加密货币经济可行性的怀疑情绪正在日益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有诸多质疑,Trump还是签署了评估建立“战略性国家数字资产储备”的行政命令。

市场与理论的博弈:比特币的未来走向何方?

尽管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主流经济学家对比特币持悲观态度,但市场数据似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在Fama做出上述预测之前,比特币刚刚经历了一个“破纪录”的年份,其价格创下 $109,000 的历史新高,市值也实现了翻倍。这种强劲的表现,与经济学家们的理论预测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普通投资者感到困惑:究竟该相信学术权威的警告,还是追逐市场的浪潮?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隐藏在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中:

  • • 技术创新:比特币的“挖矿”机制是否会随着技术进步而变得更加节能?

  • • 监管走向:各国政府和央行对数字资产的态度将如何演变?

  • • 主流接纳度:比特币能否在未来真正作为一种交易工具,被更广泛地接受?

这正是传统金融理论新兴金融科技之间的一场激烈博弈。是坚守“价值稳定”的货币信条,还是拥抱“去中心化”的数字未来?比特币的十年之赌,不仅是对其自身价值的考验,更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一次深刻拷问。

电报群二维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