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公告时间都写错了!聚币提前9小时策划崩盘,16亿收割全记录”

一份改错时间的公告,正在揭开一场16亿资金盘的惊天黑幕——这不是剧本,是真实发生的金融收割现场

第一,铁证如山:他们连“演戏”都懒得演完。

就在JU币崩盘当晚,几乎所有用户都收到了一条“因市场波动暂停交易”的公告。但有人发现,这条公告的原始文件创建时间竟然是9月16日下午4点30分,而实际崩盘发生在9月17日凌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价格还没跌、用户还在梦里数钱的时候,聚币团队就已经把“我们很无奈”的道歉信写好了。

更离谱的是,他们发完发现时间对不上,赶紧撤回、修改日期、再发一遍。这种低级失误,在普通公司可能只是疏忽,但在一个号称“区块链技术驱动”的交易所,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这份时间戳,就是最硬的证据:这不是突发崩盘,是提前策划、精准执行的收割行动。

%title插图%num

就像小偷作案前先写好“抱歉,我偷了你钱包”的纸条,作案后再贴在桌上——嚣张到极致。

第二,权限陷阱:他们要的不是你的投资,是你的全部身家。

很多人没意识到,注册聚币APP时反复弹出的“请允许访问相机”提示,根本不是为了扫码转账。真正危险的是——你的手机相册里有没有存钱包的助记词截图? 现实中,大量用户为了方便,会把MetaMask、Token等钱包的12个单词助记词随手一截,存在手机里。

而一旦你点了“允许相机权限”,这个APP就能在后台偷偷读取你的相册,直接拿到你的资产控制权。这已经不是“投资亏损”了,这是数字世界的入室盗窃。

%title插图%num

而聚币要求授权的行为,结合其突然崩盘的操作,完全符合“先获取权限、再实施盗取”的犯罪链条。如果你还觉得“只是个APP”,那你真的太天真了。

第三,全线崩塌:聚币生态已彻底瓦解,无一幸免。

现在必须认清一个残酷事实:聚币上所有生态项目已经全线闪崩,没有例外。不只是JU币归零,它所包装的所谓“5M生态”“42大项目方”“股权分红计划”,全都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这些项目表面上是独立运营,实则是聚币团队自导自演的傀儡。

%title插图%num

他们给几个合作方挂个“高级项目方”头衔,许诺5%高分红,吸引用户资金流入,制造“生态繁荣”假象。可一旦主币JU崩盘,整个链条瞬间断裂,80多万用户投入的资金被直接清零。更恶劣的是,平台事后甩锅给“第三方项目”,企图逃避责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从立项、宣传到资金池管理,全是聚币一手操控。

%title插图%num

如今,这些项目官网无法访问、社群解散、客服失联,所谓的“去中心化生态”,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遮羞布。

第四,抄底陷阱:你以为在捡便宜,其实是在接飞刀。

很多人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拼命抄底JU币,价格却一直跌? 答案很简单——因为你抄的不是底,是大佬正在疯狂抛售的货。

崩盘后,聚币雇佣大量水军在微信群、QQ群、微博等渠道散布“现在是黄金坑”“大会即将召开,价格必翻倍”等虚假信息,诱导散户入场。而与此同时,幕后操盘手刘总等人正通过链上地址持续出货,单日抛售量高达1600万枚。

%title插图%num

一边是情绪煽动让你买,一边是真金白银在砸盘,价格怎么可能涨得起来?这就是典型的“边拉边砸”套路:用几句口号稳住人心,用K线反弹制造希望,等你冲进去,他们的货已经出得七七八八。你看到的“机会”,其实是他们设计好的退场通道。

第五,历史重演:从JT到JU,同一个团队,同一个剧本。

你以为这是第一次?不,这是他们第三次收割。2016年,他们用“鲨鱼币”收割一波;2020年,换皮推出“JT平台币”,打着“老用户回归”旗号,再次拉高砸盘;2025年,JT名声臭了,立马推出“JU”,包装成“新生态”“全球共识”,办大会、拉社群、炒FOMO情绪,价格拉到高点后,准时崩盘。

%title插图%num

每一次,都选在牛市情绪最热的时候出手;每一次,都在大会前完成出货;每一次,都让用户以为“这次不一样”。

而现在,聚币副总裁已被警方控制,AJE项目正式立案,5M受害者也组建了维权群——证据链已经完整闭合:提前写好的公告、异常的权限索取、历史收割路径、团队出逃迹象,全部指向同一个结论:这不是市场失败,是系统性诈骗。

我们不能再用“项目风险”来粉饰这场屠杀。每一个点击“允许”的你,每一个相信“生态赋能”的你,每一个幻想“大会翻盘”的你,都是这场骗局的亲历者。

但请记住:真正的风险,从来不写在白皮书里,而是藏在你忽略的权限提示、改错的公告时间、和那句“稳赚不赔”的谎言中。

如果你看懂了这些证据,请做三件事:

立刻检查手机,删除聚币类APP或关闭其所有敏感权限;

永远不要截图助记词,手写并锁进抽屉才是唯一安全的方式;

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清这场“合法外衣下的盗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