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云济会”APP正在上演最后收割:千亿骗局即将跑路,停止提现,速速远离!

“国家发钱你敢领吗?”这句话最近在中老年微信群刷屏,可谁也没想到,一场打着“爱国”旗号的资金盘骗局,正悄然席卷全国。

第一,这不是投资,是精心设计的“数字围猎”

2025年8月,全国多地公安机关陆续接到报案,一款名为“云济会”的APP出现大规模提现异常。据初步统计,超过上千万资金被系统持续拒绝提现,涉及用户逾十万,单人最高投入达50万元。这不仅是一起普通的网络诈骗案,更是一场利用AI技术、伪造国家名义、精准 targeting 中老年群体的系统性金融诈骗。

%title插图%num

该平台以“国字财政001号工程”“乡村振兴专项基金”等极具迷惑性的名目包装,宣称与国家政策深度绑定,承诺高额回报与“原始股权”。其运作模式完全复刻2017年已被定性为传销的“云数贸”项目,采用“五级三阶制”层级返利机制,核心逻辑并非创造价值,而是通过不断拉人头形成资金池,用后来者的本金支付前期用户的“收益”——典型的庞氏骗局。

%title插图%num

值得注意的是,其技术手段已远超传统传销。平台仅通过非正规渠道分发,规避应用市场审核,手机安全软件多次预警其为“未备案高风险应用”。这种“内部通道”说辞,恰恰暴露其非法本质。

第二,AI伪造“国家叙事”,情感操控击穿心理防线

如果说“云数贸”靠的是口口相传的洗脑话术,那么“云济会”则将骗局升级到了“科技+情感”的复合维度。其核心手段之一,便是利用AI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合成已被判刑的传销头目张健(本名宋密秋)的“出狱讲话”视频。

视频中,“张健”身穿正装,背景为“人民大会堂”,声称“受国家委派,启动扶贫资金发放”,承诺每位会员可领取17万元补贴。该视频在微信群、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极具煽动性。而真实情况是,张健自2017年入狱,刑期至2029年,中国裁判文书网(2017)豫刑终字第XXX号判决书明确记载其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成立,涉案金额高达92亿元。

%title插图%num

骗子盗用其IP,不仅伪造视频,甚至定制印有其头像的“特制手机”,发放给核心会员,制造“内部机密”假象,实施精神控制。这种操作,已不仅是诈骗,更是对国家形象与公信力的恶意亵渎。

更令人痛心的是,平台在线下设立所谓“运营中心”,以免费体检、发放米面油等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参与,再通过“讲师”轮番洗脑,灌输“这是普通人最后一次翻身机会”“响应国家号召,人人有责”等扭曲价值观。受害者在群体氛围与情感裹挟中,逐渐丧失判断力,甚至主动签订“保密协议”,切断与家人的沟通,陷入信息孤岛。

第三,提现冻结、诱导加码,跑路前兆已现

从2025年8月中旬起,“云济会”用户普遍反映提现延迟。初期客服以“系统升级”“数据迁移”为由搪塞,随后发展为大规模提现申请被系统自动拒绝。多位受害者证实,单笔提现金额从数千到数十万元不等,均无法到账,累计被拒资金已超千万元。

这一现象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当一个平台无法兑现最基本的兑付承诺时,其资金链已实质断裂。 此前“丝绸之路”APP在2025年7月崩盘前,同样出现提现困难,并以“账户异常需缴纳激活费”为由进行最后一波收割,最终彻底失联。

而“云济会”当前的操作如出一辙:在提现通道关闭的同时,平台开始鼓动用户购买所谓“专款产品”、缴纳“上市前合规费用”,甚至暗示“十月一将正式上市”,诱导用户追加投资。这正是“杀猪盘”进入“杀猪”阶段的典型信号——骗子不再掩饰,而是公开收割。

更讽刺的是,他们将“跑路时间”包装成“上市倒计时”,用“利好消息”掩盖撤退计划。正如网友所言:“不是他们骗你,是你自己不信真相。” 这种“明牌收割”,既是对监管的挑衅,也是对人性贪婪的极致嘲讽。

第四,我们该如何面对这场“信任崩塌”?

在这场骗局中,我们看到了多重角色的撕裂:

受害者:多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他们并非愚昧,而是长期被边缘化,渴望价值认同与经济安全感;

骗子:利用科技手段包装低级传销,将人性弱点与国家符号结合,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

旁观者:常以“贪心活该”评价受害者,却忽视了信息鸿沟与情感操控的残酷现实。

这不仅是金融问题,更是社会信任危机的缩影。当AI可以伪造一切,当“国家”成为诈骗的遮羞布,我们该如何重建信任?

答案是:保持理性,敬畏风险,拒绝一切“天上掉馅饼”的承诺。

作为关注此事的观察者,我深感痛心。

请记住:真正的国家政策,不会通过微信群发布;真正的扶贫,不会要求你先交钱。

如果你读完这篇文章有所触动,请务必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真相。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