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CoinUp交易所暴雷!平台币CP暴跌,提现被停,项目方挥舞镰刀收割韭菜了!

继聚币之后,CoinUp交易所也崩盘了,最搞笑的是这个交易所还趁聚币崩的时候,拉了一波流量,不知道有没有散户遭受了多重伤害的?那只能说你幸运了。在8月20的时候就已经提醒过了,不要留恋了,赶快跑吧,起码那时候可以全身而退,或者少亏一点,现在?只能祝你维权顺利了。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而这场号称“港股首个加密储备”的闹剧,最终以APP无法打开、提现通道关闭的方式收场,留下的是暴跌73%的CP代币和清零的流动性。这种资本游戏就是这样,人家不断公布利好消息,推动币价上涨,用幻想的财富泡沫,引你入局,当你的钱打进交易所资金池的那一天,结局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title插图%num

这场被部分自媒体吹捧为“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融合里程碑”的骗局,终于显露出其本质,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资金盘游戏,人家还是收割了你的本金。

01华丽包装下的空壳,CoinUp的真相调查

CoinUp交易所本身,查询香港证监会SFC官网,无论是已发牌名单还是申请人名单,都找不到CoinUp的名字。与OKX、币安等合规持牌交易所相比,CoinUp完全处于监管灰色地带。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用户口碑。Trustpilot上CoinUp仅有2.2分,大量用户反馈提现失败、账户被无故冻结,甚至被强行索要“解冻费”。人家直接给出“低信任”结论。

02水母协议揭秘,生态模型背后的陷阱

水母协议被CoinUp宣传为“算力金融生态项目”,看似有着复杂的经济模型,实则隐藏着精心设计的资产锁定机制。

该协议要求用户投入资金的50%自动进入“保险池”,美其名曰提供保障。更苛刻的是,卖出代币时高达55%的税费直接销毁,美其名曰“通缩模型”。

这种机制实质上是通过高额惩罚性税费阻止用户退出,同时以“保险池”名义锁定大量用户资产,而非真正的风险管理。

%title插图%num

水母协议还设置了复杂的节点体系和团队奖励,直推奖励达10%,团队长还能获得20%的分润。这种设计鼓励参与者不断发展下线,是典型的传销式扩张模式。

后续又搞所谓的UP协议,也是一样的味道。

03与聚币交易所相似,仿盘共性分析

CoinUp与聚币交易所在模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度,都是典型的温水煮青蛙策略。

聚币旗下的Butterfly蝴蝶生态也采用节点质押模式,用户需要购买节点(1000U/节点)质押获取静态收益。提现规则同样苛刻:收益必须小于本金50%,且只能提取一半资金,另一半强制转入风险矿池。

这类平台共同的特点是:无限扩容节点,制造稀缺假象;锁本放息,限制用户退出;传销式推广,依靠拉人头维持。

当新入场资金无法覆盖早期投资者收益时,崩盘便成为必然。就像击鼓传花游戏,最后接棒者承担全部损失。

聚币那个还可以玩多个生态,但最终也是撑不住了,而这个CoinUp呢?这才玩了几个生态?就玩不转了,只能说资本太小,能力太小,根本就无力继续支撑下去了。

%title插图%num

更无语的时候,你会发现,最后的崩盘都和股市有关,聚币是打算用股币同权,然后进行联动做饵,然后崩了,现在的CoinUp也是如此,也是和股市那边联动,想要用一个上市公司囤币,来引发效应做饵,看到聚币这边崩盘了,直到自己也搞不下去了,直接开始收割了。

看到没有,这个就是信号,一旦项目方联系股市那边,你就要跑了。

币圈资金盘类交易所,终局从来只有一场崩盘剧本杀。当戏演完了,散幕了,你才发现,你最终才是买单的那个人。

现在很多团队长已经转移阵地了,开始了下一场剧目的表演,正在等待你的光临。

交易所是这种玩法,那单个的项目方是怎么做局玩的呢?

UXLINK被黑客攻击暴跌80% 投资者血本无归

%title插图%num

一个以太坊地址执行了 delegate Call,移除了管理员角色,调用「addOwnerWithThreshold」函数后转移了 400 万 USDT、50 万 USDC、3.7 枚 WBTC 和 25 枚 ETH。所有 USDC/USDT 已被转移。资金池看来是空了,你看看人家玩的这手漂亮吗?很多都是这么干的,一把转移,然后推给黑客,你找谁去?

%title插图%num

前面项目方还说要搞个大的,现在看来也是很幽默了,拉了个大的,让散户吃下去。

当媒体不断告诉你银行不安全,要去中心化,要去自由的国度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人家要做局了,要收割了,在没有监管的黑暗领域,只有大佬才能够定义规则,而你只是被献祭的一盘菜。

在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的背景下,参与者一旦遭受损失,维权将异常艰难。投资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避免成为温水中被煮的青蛙。

珍爱家人,远离资金盘陷阱!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