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云济会”“绿途”“云数贸”…..上百个“国家”投资APP,到底哪个是真的?为何是假的还打击不尽?

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筹备已久的新号「老李说骗局」已正式上线!未来将在此持续更新每日最新骗局揭秘和防骗指南。

大伙动动手指点点关注,每日更新最新涉诈涉传项目名单,为你守护好钱袋子。

今日骗局清单已更新,请速速前往:

《小心!这11个“国家级”项目都是骗局,已有大量用户上当!》

%title插图%num

2024年,官方数据显示,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82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400余个,涉案总金额高达127亿元。

同时,公安部先后分两批公布了包括“圆梦行动”“冯宝成团队”“智天金融”“云数贸”“中国政企”等在内的128个虚假项目及涉诈APP名单,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

%title插图%num

第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及涉诈APP名称如下: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左右滑动 查看名单

第二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及涉诈APP名称如下: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左右滑动 查看名单

然而,在全民反诈的高压态势下,仍有不法分子不断更换“马甲”,将目标对准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中老年群体。一些涉诈项目甚至在曝光打击后,改头换面、换个名目继续行骗,屡禁不止。


为何此类诈骗屡打不绝?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title插图%num

今天我们就来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若您或身边人正接触类似项目,请务必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骗子的谎言。

首先,公安机关对此类诈骗一直保持严打态势,但由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已演变为技术化、跨国化、传销化的复合型犯罪,打击工作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化与隐蔽化:诸如“国能”“中国圆梦”“扩大内需”等诈骗项目,其幕后团伙常将窝点设在境外,雇佣专业黑产技术团队开发仿真度极高的诈骗APP。以“扩大内需”为例,其APP界面仿冒官方政务平台,极具欺骗性。由于涉及跨国侦查,公安机关在追捕主犯和固定证据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国内参与者往往只是诈骗链条末端的一环,其中不少人也属于被蒙蔽的受害者。

此类APP呈现的特点

1、下载方式:不能通过应用商城下载,需要通过诈骗分子创建网址链接、发送APK安装包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

2、APP模板:此类涉诈APP模板基本相似且及其简单,方便复制,在一个APP关停之后可以立马复制出一个相似的APP;

3、转账账户:这类虚假投资平台大多会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账到指定的个人账户或非当前投资平台的对公账户,而正规的交易平台只能转账到开设的专用对公账户。


%title插图%num

2、裂变传播与精神控制:境外诈骗团伙在国内物色“团队长”,设立线下工作室,借助微信群进行传销式运营,对参与者实施持续“洗脑”。许多中老年人不仅投入资金,更倾注了大量情感,深信自己是在参与“国家大事”。在“盛世中华”诈骗案中,部分受骗者甚至在警方上门取证时,因被灌输“保密纪律”而拒绝配合,极大增加了案件侦办难度。


%title插图%num

注:以昨日(9月26日)跑路的两重红利涉诈APP为例,昨天下午网友反馈APP已经白屏登录不进去,晚上团队长已经开始推广其他APP,甚至连洗脑话术都无需修改,就还是有很多人相信。)


3、金额分散与报案率低:该类诈骗单笔涉案金额通常不大,几十至几百元不等,许多受害者在发现被骗后因金额较小或碍于情面不愿报案,导致大量案件隐于水面之下,公安机关难以全面掌握线索。

4、紧跟热点、快速变异:诈骗项目善于“蹭热点”“换包装”,名称随着政策和社会热点频繁更换。今天叫“圆梦行动”,明天就可能变身“圆梦家园”“圆梦公益”。官方公布一批黑名单的同时,新变种可能已在酝酿中,打击治理存在一定滞后性。


↓以下都是打着各种名义的涉诈APP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面对骗局迭代升级,大家在支持执法行动的同时,更需增强自身防范意识。防骗,已成为现代人的必修课。记住!涉及所谓“国家项目”“稳赚投资”等信息,务必多方核实,主动咨询社区、银行或子女意见,切勿偏听偏信。


牢记以下“三不原则”,守住钱袋子:

1. 不信“特殊渠道”:所有政府扶贫、补贴项目均会通过社区、村镇等官方渠道公开透明发布,绝不会经由微信群私下联络,更不会要求“先交钱、后发钱”。

2. 不点陌生链接:坚决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下载APP。正规金融服务平台均可在官方应用商店查询下载。

3. 不泄露个人信息:切勿在来路不明的网站或APP中提交身份证、银行卡、密码及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子女也应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沟通,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动态。不妨借此机会,为父母手机安装并开启“国家反诈中心”APP,有效识别并拦截诈骗电话、短信,筑牢家庭防诈墙。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每一次转发   都是一次救赎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父母”陷入各类网络骗局应该怎么有效劝说?欢迎评论区讨论~

●雄安“投融资48000”传销受害者实录!所谓“投48000出局就能获得1.4亿分红回报”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2025年,警惕这些“骗局”掏光你的钱袋子……“南派传销”最新最全汇总

●从 “高息理财” 到 “血本无归” 警惕这11个项目涉嫌诈骗、洗钱、传销

【特别提示:欢迎多多转发关注!如您或身边的人不慎参与其中,可联系我们寻求帮助。也欢迎大家积极提供资料,让我们共同努力,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点亮“星标”,让我们不再错过

%title插图%num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