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深度解析"方舟优选":上市公司老板站台,贾老板的续命局

在资金盘的江湖里,有个铁律:越是有大人物站台,骗局崩得越惨。最近热火朝天的”方舟优选”就是个典型,操盘的不是无名小卒,一边是头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光环,一边是拉人头送汽车的野路子,这波操作看似矛盾,实则全是冲着咱们韭菜兜里的那点本钱。

今天把这层伪装扒一扒,看看贾老板和他方舟系到底在玩什么猫腻。

一、从”数字健康”到”拉人头送汽车和股票”

所有资金盘都得编个能唬人的故事,方舟优选的剧本堪称高端定制。它对外宣称是数字健康新零售平台,主打数实融合+消费增值,说要靠数字化帮普通人实现购物省钱还能赚钱的美梦。但顺着时间线一捋,这故事里全是漏洞:

2025年6月23日,项目主体方舟优品(深圳)X公司才正式成立,注册地在深圳市宝安区,经营范围涵盖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制作等,典型的为项目而生的空壳公司 。

2025年7月,方舟优选在”方舟时代”APP内上线,初期靠”购物返积分、积分能分红”吸引首批用户,主打稳健安全,还特意强调背靠贾老板的方舟大集团。

2025年9月画风突变,平台突然推出”终极冲刺战送曙光汽车”活动,紧接着又官宣”国庆积分换股票锁仓享分红”,从稳健理财直接跳到拉人头冲业绩的资金盘本色。

 短短三个月,从数字健康赋能者变成拉新收割机,这哪里是创新,分明是早有预谋的快进快出割韭菜。

二、贾老板千疮百孔的商业帝国

方舟优选的底气,全靠贾老板多家上市公司大老板的名头撑着。但扒开他的履历和股权版图,藏着的全是资金链紧张的真相。

1.先拆股权那层纸壳子

方舟优品公司的股权架构看着绕,实则是贾老板的一言堂。股权穿透后显示,这家公司由方舟集团100%全资持股,而方舟集团的核心股东包括贾老板的长期合作伙伴,贾老板通过关联持股实现绝对控制。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方舟优品还是其母公司,注册资本都是认缴制,实缴金额一栏全是0,所谓的”数字科技公司”,连一分钱真金白银都没投。

2.再扒贾老板的底细

贾老板的人设是跨界精英,76年出生,注册会计师出身,早年还当过记者,后来下海经商,一路做到多家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发家路踩着每一个风口:2014年搞某联蹭互联网金融热度,2018年跨界医药成立宝某康药业,2023年接盘某光当董事长,2024年还短暂空降港股公司当执行董事,看似风光无限。

公开信息显示,贾老板目前关联30多家企业,担任某联、某药、某时代等多家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版图覆盖科技、医药、汽车等多个领域。但这商业帝国早是外强中干。他在某光的年薪也就100多万元,而某光2023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近5亿元,2024年资产负债率仍高达60%多,持续经营能力存疑。他掌舵的某联更被曝基金产品到期无法兑付,会员签了兑付协议后连1%的本金都拿不到 。所谓”身价不菲”,都是包装出来的假象。

3.藏不住的黑历史

贾老板的项目从来没离开过”争议”二字,割韭菜的套路早有前科:

某联基金骗局:2014年起推出多款基金产品,承诺高额收益,到期后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兑付,2025年仍有大量会员在维权,称合同、转账记录都有,却拿不到钱。

关联公司”短命”操作:2019年成立的某药公司,没多久就因违规被吊销执照,典型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套路。

港股闪辞疑云:2024年7月空降港股某某旅游担任高管,不到三个月就辞职,当时公司已被债权人申请清盘,涉嫌救火割肉离场。

三、上市公司老板为何站台资金盘?

按理说,贾老板顶着上市公司老板的头衔,没必要冒险搞资金盘。但结合他旗下企业的财务状况,答案就藏不住了,这根本不是”站台”,而是”续命”。

1. 主业崩盘的资金窟窿:某光连续12年扣非亏损,2023年流动比率仅0.78,速动比率0.62,属于典型的资不抵债状态。贾老板接手后虽小幅收窄亏损,但经营活动现金流仍为负,靠正常经营根本填不上窟窿。而资金盘是来钱最快的路子,拉来的钱既能补上市公司的亏空,又能撑住自己其他空壳公司的运作。

2. 旧骗局的接盘需求:某联的兑付危机持续发酵,大量会员盯着贾老板要账。搞方舟优选正好能平移旧骗局的受害者,让他们把某联的债权转成方舟优选的积分,既不用真金白银兑付,还能把老韭菜变成新盘的拉新工具,堪称一石二鸟的高招,和大部分崩盘后平移用户二次收割的套路如出一辙。

3. 资本游戏的惯性依赖:贾老板的发家从来不是靠实体经营,而是靠概念包装+资本运作。从互联网金融到医药健康,再到新能源汽车,他擅长的是用光环套取资源,而非创造真实利润。当实体生意撑不起光环时,回归最擅长的资金盘玩法,也算他的本能选择。

四、比树拍更狠的缝合式骗局套路

方舟优选的运行模式,本质是把崩盘的树拍套路拆了重拼,再用贾老板的上市公司光环包装升级。

1.起盘与运行时间线

2025年7月:平台上线冷启动,以”购物返积分”为噱头,宣称”消费1000元返1200积分,积分日结收益”,吸引下沉市场用户入局。

2025年8月:推出”邀请返利”机制,直推1人拿5%积分奖励,拉满5人升级”服务商”拿团队佣金,开始积累用户基数。

2025年9月:进入爆发期,先推”送汽车”拉新,再推”锁仓分红”冻资金,一套组合拳把用户套死。

2.核心运行模式

说白了就是”消费门槛+拉新裂变+虚假增值”的三角骗局:

一是隐形入门费:用户必须购买”健康产品套餐”(1000元至5万元不等)才能激活分红资格,美其名曰”消费达标”,实则是资金盘的”投名状”。

二是传销式拉新:拉满10人升级”银卡会员”,拉满30人且团队消费满50万就能拿汽车,还能拿团队收益的10%-30%佣金,层级分明得像教科书式传销。

三是虚假增值噱头:积分既能兑换商品(比市场价贵10倍以上),又能”换股票”,但所谓股票根本不是国内的流通股,是公司自己印的数字白条。

3.比树拍的套路更隐蔽,收割更凶狠

同样是资金盘,方舟优选比树拍玩得更”高级”:

包装上:树拍靠伪造”政府红头文件”撑场面,方舟优选直接用贾老板上市公司董事长身份和真实上市公司资源背书,迷惑性强10倍。

套路设计上:树拍是”拍卖保证金+50%收益提货”,方舟优选是”购物套餐+股票锁仓”,后者把”消费”和”投资”绑得更紧,让用户误以为是”正经生意”。

收割节奏上:树拍撑了一年多才崩盘,方舟优选从成立到搞”终极冲刺”只用了3个月,典型的”快进快出”,不给用户反应时间。

风险隔离上:树拍是母公司直接操盘,方舟优选用方舟优品运营+关联公司备案的分离模式,出事了能快速甩锅。

但本质上,都是用新钱补旧钱的庞氏骗局,树拍的日息1%和方舟优选的股票汽车奖励,都靠后入场的韭菜买单,没有任何实体盈利支撑。

五、送汽车和锁仓背后的跑路信号

方舟优选最近的两个动作,全是资金盘跑路前的标准作业流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末代狂欢。

1. “送汽车”,用10万成本换50万韭菜金

所谓”终极冲刺战,汽车开回家”,要求成员”卯足干劲冲业绩”,拉满30人且团队消费满50万就能拿车。这套路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低成本高回报:一辆汽车成本也就10来万,拉来50万资金,净赚30多万,典型的用小诱饵钓大鱼。

最后一波拉新:此时平台资金链大概率已经紧张,必须靠新用户的钱补旧用户的返利,属于拆东墙补西墙的终极阶段。

制造信任假象:拿到汽车的用户会自发宣传平台真实送车,成了免费托,等跑路时还能分散舆论压力。

2. “积分换股票锁仓”,冻结资金防挤兑

国庆节推出的”积分换股票锁仓享分红”,本质是”把你的钱扣下,不让你跑”。正常股票锁仓是自愿的,这里是”兑换后强制锁仓”,且所谓”股票”没有任何流通渠道。这招即可以阻止提现,用户想拿分红就得把积分转成”股票”,锁仓期内不能变现,等于把钱彻底留在平台。又能掩盖资金缺口,锁仓后没人能提现,平台就不用支付现金返利,对外还能吹”用户都愿意长期持有,平台前景好”。还能拖延跑路时间,等锁仓期到了,要么宣布”股票退市”,要么直接失联,用户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这和树拍崩盘前”提高提现门槛、延长审核周期”的操作如出一辙。

六、APP内幕与漏洞

更值得警惕的是,方舟优选的操作载体是”方舟时代”APP,而这个APP的备案公司是某药方舟,不是实际运营的方舟优品。这种运营与备案分离的操作,其实也藏着不可告人的猫腻:

1. 风险隔离:一旦出事,运营主体方舟优品可以随时注销跑路,而备案主体某药方舟能以”仅提供技术支持,不参与运营”为由甩锅,受害者连追责对象都找不准。

2. 资质造假:某药方舟有医药相关资质,但方舟优选搞的是”消费返利+拉新”,根本不沾边。用有资质的公司备案,就是为了让用户误以为项目”合规合法”。

3. 资金转移:两个公司同属贾老板控制,用户的钱先流进方舟优品,再通过”关联交易”转到某药方舟或其他关联公司,最后可流向亏损板块补窟窿,实现资金洗白。

而整个项目的漏洞多到像筛子:

1.盈利逻辑崩塌:平台卖的健康产品没任何竞争力,全靠”返利”维持,没有真实消费需求,迟早崩盘。

2.股权空心化:从方舟优品到母公司,全是认缴制,没有实缴资本,出事了连破产清算的资产都没有。

3.关联风险传导:贾老板的关联企业有100多条风险记录,某联的兑付危机、某光的亏损,随便一个雷爆了都能拖垮方舟优选。

七、最后给粉丝们的风险控制建议

11月之前,务必离场。

别抱任何幻想,早点离场还能保住点本金,再等就被拉着一起维权了。

贾老板的故事再光鲜,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当上市公司老板需要靠资金盘”输血”时,他的光环早成了收割韭菜的镰刀。从树拍到方舟优选,资金盘的套路从来没变过,无非是换个概念、换个站台人,不换的是你贪图他们的利润,他们盯着你的本金。

记住:真正的投资不会让你拉人头拿汽车,真正的上市公司老板也不会盯着你那几千块的消费套餐。

早点离场,顶多损失点利息,沉迷其中肯定连本金都剩不下。

希望粉丝们都能懂买在无人问津,卖在人声鼎沸的道理。现在已经快到沸腾阶段,别做最后那个接盘的韭菜。

%title插图%num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