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因推出新品牌再度成为行业焦点。
据悉,全新护肤品牌“瑞科护”筹备近五年,首款产品“增氧护理油”已在第35届IFSCC国际化妆品科学大会上亮相,并计划于今年内正式上市。
消息一出,市场议论纷纷:在收购品牌已扛起集团半壁江山的当下,逸仙电商为何还要执意自研新品牌?是战略必需,还是资源分散?
五年磨一剑,瑞科护的“医研底色”
瑞科护的诞生,并非突然。
从2021年与上海瑞金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到2023年联合实验室揭牌,再到今年IFSCC大会上发布“沙棘果油提升表皮细胞含氧量”的研究成果——逸仙电商在医研合作上的投入,可谓步步为营。
而瑞科护增氧护理油,正是这一系列科研积累的产物。据称,该产品通过靶向调控HIF-1α通路改善皮肤缺氧,经临床验证能显著提升皮肤氧分压、降低损伤风险。从成分到技术,从研发到备案,瑞科护都带着浓厚的“医学护肤”标签。
很显然,逸仙电商试图用“医院背书+硬核技术”打造一个差异化品牌,在“皮肤增氧”这一细分赛道上抢占认知高地。
收购品牌已扛大旗,为何还要自研?
值得关注的是,逸仙电商如今并不缺能打的品牌。
据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逸仙电商营收10.9亿元,同比增长36.8%,其中护肤业务营收5.8亿元,暴涨78.7%,占比首次超过彩妆——而这背后,法国高端护肤品牌Galenic(科兰黎)、英国护肤品牌EVE LOM(伊芙珑)、台湾护肤品牌DR.WU(达尔肤,中国大陆业务)三大收购品牌功不可没。可以说,“买买买”战略已初见成效。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重启自有品牌孵化?
从战略层面看,逸仙电商或许不甘于只做“品牌买手”。收购虽能快速补齐矩阵,但长期依赖外部品牌,难免在研发自主性与利润结构上受制。瑞科护的推出,可视为其在“自有技术品牌”上的关键落子——不只是为了营收,更是为了掌握话语权。
但从现实层面看,国内多品牌运营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尤其在新品牌孵化上,逸仙自身也曾经历过完子心选的高开低走。如今市场流量成本高企,消费者对“新品牌”愈发审慎,瑞科护能否杀出重围,仍是未知数。
新品牌?不如新系列
事实上,在行业集体降本增效的当下,推一个新品牌,远比推一个新系列更“重”。
从0到1构建品牌认知,意味着巨额的市场教育投入、渠道建设与用户沟通——而这些资源,若用于已有品牌下的新系列、新技术,或许能更快见效。比如在完美日记或DR.WU旗下推出“增氧线”,借势原有品牌认知与流量基础,或许能事半功倍。
毕竟,逸仙电商目前最需要的不是品牌数量,而是运营效率与盈利质量。在“瑞科护”尚未建立市场认知之前,其技术优势能否转化为消费动力,仍是考验。
逸仙电商此举,可能源于其对“增氧护理”赛道前景的看好以及对自身研发技术的自信。但回归其经营基本面,品牌运营能力仍是其核心短板。一个关键佐证是: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实质是建立在此前连续三年业绩下滑基础上的反弹,且当前总营收仍远低于2021年同期的29.7亿元。这充分说明,其整体的市场与品牌动能尚未真正恢复。
清扬君点评:
技术是铠甲,但市场不等人。逸仙电商在医研领域的长期投入值得肯定,其“科研转型”的决心有目共睹。瑞科护的推出,是技术积淀的成果,也是其自有品牌梦的延续。
然而,在收购品牌已撑起半边天的背景下,集团是否更应聚焦于现有品牌的深化,而非分散精力开辟新战场?这是逸仙必须直面的战略命题。
品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瑞科护或许是一张好牌,但怎么打,比打不打更重要。
图源: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