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Pi币六年画皮,一场精心设计的“精英骗局”

180亿骗局崩盘!5000万人凌晨惊醒:那个每天点击闪电的Pi币,终于撕下画皮

那个你点了好几年的闪电按钮,其实是一台无形的财富绞肉机。

“再等等,主网上线就能换套房。” 这句在Pi币社群流传了四年的“信仰宣言”,如今成了老王家庭群里的禁忌话题。2022年,他说服全家抵押了5套拆迁房,全部换成了Pi币。

2025年10月8日,CoinMarketCap上那个残酷的数字0.24美元,宣告了这场持续六年的“手机挖矿神话”正式破产。


01 六年画皮,一场精心设计的“精英骗局”

时间回到2019年3月14日,“圆周率日”。斯坦福大学博士Nicolas Kokkalis团队打出“手机免费挖矿”的旗号,将Pi Network推向市场。

与传统加密货币需要专业矿机不同,Pi币只需要用户每天打开APP点击一下“闪电按钮”。零成本、低门槛的设定,瞬间击中了全球普通人的“暴富焦虑”。

Pi币的传播模式堪称教科书级:邀请好友得更多币、组建“安全圈”提升挖矿速率、发展团队享受收益分成……典型的传销式拉新结构让它在六年内积累了5000万注册用户。

但真相是:所谓的“手机挖矿”根本不参与任何区块链交易验证,仅仅是APP内的数字计数游戏。你的每一次点击,只是在为这个骗局增加一个数字劳工。

02 数据黑幕,800万用户信息被贩卖

2021年12月,Pi Network启动封闭主网,开始推进KYC认证。然而,这场认证成了用户噩梦的开始。

KYC审核效率极低,大量用户等待数月仍无结果。更可怕的是,许多用户提交的身份证、人脸数据疑似被贩卖。上海网警查获的黑产案件显示,800万Pi用户信息被以20元/套的价格出售

Pi团队前高管McPhilip在法庭文件中揭露,2019-2020年通过股权协议筹集的2000万美元被创始人用于豪华游艇派对等私人消费,而非技术开发。

你的身份信息,成了Pi团队的第一桶金。

03 主网陷阱,2.4亿枚代币的精准收割

2025年2月20日,拖延已久的开放主网终于上线。Pi币价格短暂冲高至2.98美元,市值达到200亿美元。

就当无数用户以为“六年等待终成真”时,标记为“核心团队”的钱包地址突然抛售2.4亿枚代币。48小时内,价格暴跌65%,崩盘序幕正式拉开。

区块链浏览器数据显示,2025年2月至10月,12个核心团队钱包累计抛售12亿枚Pi币,套现超过10亿美元。

而普通用户呢?持有量低于1000枚的散户在主网暴跌24小时内减持63%,而那些曾经在社群中高喊“信仰”的大户,早已通过场外交易悄悄离场。

04 生态谎言,80个“僵尸DApp”的虚假繁荣

为掩盖“空气币”本质,Pi团队宣称构建了“覆盖支付、医疗、物流”的生态系统,拥有9120个AI DApp。

现实情况令人啼笑皆非:所谓的“线下支付场景”,仅在台湾200家商户开展过短期促销,1 Pi币兑换25-30新台币的价格仅维持3天便无以为继。

80个主网应用多为工具类测试项目,无实际用户和营收。“Pi Health”等医疗应用甚至因数据造假被监管约谈。

用虚假生态撑起的百亿市值,终究难逃地心引力。

05 残局警示,区块链反诈专家的忠告

如今,全球已有超10万用户组建维权群组,越南用户因数据泄露提起集体诉讼,中国多地警方接到相关报案。

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Pi团队始终沉默,创始人Nicolas与范成雕因婚姻纠纷和资金挪用指控互相推诿。

我必须告诉大家三个残酷真相:

第一,真正的区块链项目,从来不需要你每天点击按钮。

第二,任何依靠拉人头维持的“加密货币”,都是传销骗局。

第三,当你听说“零成本暴富”时,你付出的成本可能就是你的全部积蓄。

Pi币APP现在依然能打开,那个闪电按钮还在闪烁。但背后是180亿美元市值蒸发、千万家庭血汗钱打水漂的残酷现实。

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不劳而获的神话。任何承诺“零成本暴富”的项目,最终都会让你付出最昂贵的学费。


此刻,老王终于卸载了手机上的Pi Network APP。六年坚持,换来的是家族财富的归零。而全球5000万用户中,还有多少人仍在点击那个毫无意义的闪电按钮,等待着永远不会到来的“主网财富”?

那个曾经充满希望的黄色图标,如今只是一枚数字时代集体幻觉的墓碑

%title插图%num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