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警惕!超 80% 人被骗后仍 “再陷虎口”,背后真相竟如此扎心

%title插图%num

你敢相信吗?有超过 80% 的人在遭遇骗局后,非但没能及时止损,反而像着了魔一样,一次次踏入新的诈骗陷阱。这到底是侥幸心理在作祟,还是我们的认知存在难以察觉的盲区?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让人揪心的话题,揭开骗局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心理操控术。

真实案例:一场投资梦,毁了一个家

前阵子,我们收到了一位阿姨的求助。她语气里满是无奈和痛苦:我老伴退休后,不知道怎么就迷上了那些所谓的国家项目。什么养老互助计划’‘乡村振兴投资项目,还有听起来特别高端的数字人民币推广工程,他前前后后投了七八个,十几万的退休金全砸进去了,一分钱都没赚回来。

更让人痛心的是,每次发现被骗,老伴不仅不醒悟,还固执地说:这次是平台没选好,下次我肯定能找到靠谱的。” 可 下次” 从来没有带来好结果,家里的积蓄却越来越少。子女们怎么劝都没用,老两口天天为这事吵架,曾经和睦的家庭,眼看就要被这些虚假项目拆散了。而这样的案例,专业反诈骗团队每天都会接到很多。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执迷不悟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说不定你自己,或者身边的亲戚朋友,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不是项目不行,就是我这次运气差,没选对而已。”“再试一次,说不定就能成功回本了。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一次次栽跟头,却始终不愿意清醒过来?难道真的是运气太差吗?答案其实没那么简单,这背后藏着一套可怕的越亏越想赌” 的心理逻辑。

很多人一开始参与这些项目时,都只是抱着试一试” 的心态,没打算投入太多。可一旦把钱投进去,心态就彻底变了:都已经投了这么多了,现在放弃不就亏大了?”“别人都在这个项目里赚钱了,我要是退出,不就错过好机会了?”“再投一点,等回本了我就再也不玩了。

此时,他们的心态已经从最初的投资,变成了想要 翻盘” 的赌徒心理,还会出现这些典型表现:

疯狂找新项目:不是觉得新项目有多好,而是根本不敢停下来。他们总觉得,一旦停下,之前投入的钱就真的打了水漂,再也拿不回来了。

听不进任何劝阻:身边人越是反对,他们就越要证明自己是对的,甚至把真心劝他们的亲友当成阻碍自己发财” 的敌人,和家人朋友闹得不可开交。

只愿相信好消息:只要有人晒出一张虚假收益” 截图,或者说一句 项目马上要火了,他们就会兴奋不已;可官方发布的反诈预警、风险提示,他们却当成耳旁风,甚至觉得是 故意唱衰项目”“打压老百姓赚钱

要知道,广西反诈、平安黔南、北京反诈等官方平台,早就多次针对这类骗局发出过预警,可还是有人视而不见。

总觉得下一次能成?这 个原因太扎心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陷入下一次肯定行” 的执念里?其实主要有这 个深层原因:

1. “自我证明” 的执念:不愿承认自己 被骗

谁愿意承认自己被骗了呢?这不仅仅是丢了钱,更像是在告诉别人,自己”“”“没眼光。这种自我否定带来的挫败感,有时候比损失几万块钱更让人难受。

所以,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找借口:不是项目是假的,就是我没选对,下次选对了肯定就行。” 其实,这不过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不愿意面对现实而已。

2. 舍不得 沉没成本: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已经投进去的钱、花费的时间,还有一开始对赚大钱” 的期待,这些都成了 泼出去的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沉没成本

因为不甘心这些成本白白浪费,很多人就会抱着再投一点,说不定能连本带利捞回来” 的想法,继续往里投钱。而骗子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用 激活费”“纳税费”“开卡费” 等各种借口,一次次榨干他们最后的积蓄。

3. 被 群体氛围” 误导:别人都说好,就跟着信

那些虚假项目的群里,每天都有人晒收益截图,说 这项目马上要火,再不进就晚了。这些 托儿” 营造出一种看似 正能量” 的氛围:今天这个人说 到账了,明天那个人说 分红了,后天又有人宣称 这是国家暗中支持的项目

时间长了,假的也被当成了真的,而官方发布的真实预警和提醒,反而被他们当成别有用心。之前北京警方就详细揭露过 扩大内需” 诈骗 APP,如何利用演员拍摄伪造取现视频骗人,还刑拘了 16 人,境内外都有犯罪窝点,可还是有人不信邪。

骗术为何屡试不爽?心理操控才是关键

骗子之所以能让那么多人一次次上当,不只是因为他们的话术高明,更重要的是,他们精准掌握了心理操控的技巧,一步步把人拉进陷阱:

1. 制造 稀缺感” 和 紧迫感

名额有限,只剩最后几个了”“最后一次机会,再不抢就没了”“马上关网,错过就再也没机会赚钱了”…… 这些话术总能让人觉得,再不行动就会错过天大的利益,根本来不及思考项目的真假。

2. 用 小利” 钓 大鱼

先让你尝到一点甜头,比如投几百块,很快就返几十块的 收益。等你放松警惕,觉得 这项目真能赚钱” 时,再引导你不断加码,投入更多的钱。等你大额投入后,骗子就会立马关门跑路,让你血本无归。

3. 给 绝望” 的人递 救命稻草

当一个项目撑不下去、快要崩盘时,骗子不会消失,而是会立马换个马甲” 卷土重来。他们会编造各种理由,比如 平台升级”“数据平移,甚至把旧项目的 亏损” 折算成新项目的 优先股份

这种无缝衔接” 的操作,会让受害者在绝望中一次次看到 希望,结果就是被一个又一个项目接连收割。比如这些项目:

虚构的提振消费” APP,是由 惠民行动” 平移数据更名而来;

终谷集团扫签到,之前叫 仁礼集团扫码签到

虚构的圆梦中产” APP,前身为 云济会” APP

套牌的共建大湾区” APP,原名 粤港澳大湾区” APP

套牌的云启国际” APP,之前叫 丝路之舟” APP

“CCSAC 超级 (国际工程”APP,三年内改了三次名,比如 超级工程”“金砖国际” 等;

虚构的全民共富” APP,原名 中国共富” APP

虚构的改革之声” APP,之前叫 中国改革” APP

满星云” APP,原名 云讯通” APP

虚构的健康中国四期,在一期、二期、三期陆续 收割” 后,又开启了第四期。

个 巧办法,帮家人跳出 被骗循环

面对深陷骗局的家人,讲道理他们听不进去,硬拦着还会引发矛盾。别着急,试试这 4 个 巧办法,或许能帮他们清醒过来:

第一招:现场对峙,让官方戳破谎言

如果家人坚信项目有国家背景,那就带上项目的宣传材料,直接去附近的政府部门(比如市场监管局、金融办)或者银行网点,让工作人员当面鉴定。一句官方明确的 这是假的,别信,往往比家人说千百句劝阻的话都管用。

第二招:邀请过来人” 现身说法

可以在反诈骗读者群里联系,或者看看身边有没有有过类似被骗经历的亲戚朋友,找一个同龄人” 和家人深聊一次。过来人” 的亲身经历和教训,往往比亲人的苦口婆心更有说服力。

第三招:追踪资金流向,让骗子露马脚

引导家人对项目的资金流向一一求证:

钱是打到哪个公司的对公账户?这个公司是不是真实存在的?有没有经营异常?信息是不是被套用了?可以找到公司电话,直接连线核实。

如果项目宣称有银行托管,那具体是哪家银行?有没有托管协议?直接向银行求证。

要是说有实体项目,那地址在哪里?有没有实地考察过?

骗子往往会在这些环节漏洞百出,让家人自己发现矛盾,才能真正动摇他们对项目的信心。

第四招:找个新寄托,填补精神空虚

很多人沉迷骗局,其实是因为退休后精神空虚,而这些虚假项目给了他们被需要”“干大事” 的错觉。可以带他们去公园下棋、跳舞,或者报名老年大学的书法班、摄影班,也可以让他们帮忙照顾孙辈。

用真实、充实的生活填补内心的空虚,当家人重新找到生活的价值感,往往就能从等发财” 的美梦中醒来。

最后,想跟各位老哥老姐说一句:如果一个投资项目,需要你瞒着家人、四处借钱,看到官方预警还得自我欺骗,那它怎么可能不是 火坑” 呢?

身体健康,退休金每月准时到账,晚上能睡得踏实,儿孙绕膝,家庭和睦,这才是最靠谱、最珍贵的财富。别再和那个虚无的 下一次” 较劲了,最好的 下一次,就是从今天开始,为自己活,为家人活,清醒、踏实、高兴地过好每一天。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