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聚币的套路:万变不离其宗的“质押挖矿”陷阱

聚币X币的“质押挖矿”陷阱!

同样的套路,同样的收割,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昨晚,又一位投资者在群里哭诉,投入聚币X币的20万本金,在质押12个月后可能血本无归。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月前AJE崩盘后,那位在维权群里发声的北京李女士——35万元投资在10分钟内变成了525元。

聚币的套路从来不曾改变:高收益诱饵+质押锁本金+传销式推广。 从早期的AIC、BTCF,到后来的HI币、聚币银行,再到现在的X币,模式如出一辙。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警示聚币的风险。今天,就为大家彻底揭开聚币“质押挖矿”背后的骗局本质。

%title插图%num

01 聚币的“创新”,换汤不换药的收割术

聚币很聪明,它从不创造新套路,只是不断重复最有效的旧套路。X币推出的“币股同权”概念,听起来高大上,实则与之前的所有项目没有本质区别。

所有项目都遵循同一条路径:吸引入金→高额收益承诺→强制锁仓→崩盘跑路。

看看聚币的历史轨迹:2017年借“94监管”强制用户迁移资产并冻结提现;2019年更名为“宝币网”后突然关停,卷走用户数亿资产;2023年推出MONO代币导致散户平均损失70%。

%title插图%num

聚币的收割模式有着固定的三部曲。

上币费+控盘 是第一步。项目方想上线聚币,需支付百万级别上币费。上线后,平台与项目方联手操控价格,2023年的JT代币就是典型例子:平台公开喊单“必破10U”,吸引投资者入场,结果三个月内价格暴跌60%。

客损对赌机制 是第二步。聚币将用户亏损直接转化为平台利润,通过“滑点操控”、“宕机拔网线”等手法,在合约交易中制造异常爆仓。

最致命的是第三步:资金盘循环。 聚币的Butterfly生态就是典型案例,用户质押资金形成资金池,用高额推广奖励拉新人。直推奖励达理财额度的5%,社区奖励最高85%。新入资金用于支付前期用户利息,形成典型的庞氏骗局。

02 项目崩盘史,聚币的“收割”成绩单

要预测X币的未来,只需回顾聚币过往项目的“结局”便知。

AIC项目:主打“算力质押挖矿”,承诺年化288%的高收益。随着危机加剧,AIC关闭法币提现通道,强制将用户资产转为“JU算力”,收益再锁仓6个月。按当前算力稀释速度,回本周期需4.1年——这意味着投资者的资产被长期锁定,流动性完全丧失。

BTCF项目:以“比特币算力分润”为噱头,承诺日息0.8%。崩盘前出现“小额提现能到账、大额提现被拒绝”的情况。目前其流动性池余额已从1.2亿美元降至4000万美元,缩水68%。

HI币崩盘:2025年8月23日,官方突然宣布暂停提现,将用户资产强制兑换成“JU算力”。已提取的Hi收益按0.02U单价1:1兑换,未提取部分则按1:4兑换——这相当于用户本金被大幅折价锁定

MTC项目:从价格高峰下跌99.9%,基本归零。参与用户无一盈利。

聚币银行JUB:两个月内跌幅超过90%,明目张胆的收割行为。

最惨烈的当属AJE崩盘:2025年8月6日,价格在10分钟内暴跌98.7%,16亿元资金蒸发,11万投资者血本无归。调查发现,其智能合约存在“递归调用漏洞”,项目方可随意提取资金池资产。

03 技术伪装,聚币的“皇帝新衣”

聚币很擅长包装。Butterfly生态宣称采用“熵权共识算法”实现15秒交易确认,但调查发现其官网代码库仅是开源模板修改,开发成本不足2万元。

X币的“币股同权”概念,和之前的“AI量化”、“比特币算力”等噱头一样,都是为掩盖简单的资金盘本质。

智能合约漏洞是聚币项目的一贯特征。AJE的智能合约仅300行代码,且包含“项目方可随时提取资金池所有资产”的递归漏洞。链上数据显示,在崩盘前一个多月,聚币热钱包就向AJE项目方指定地址转账53次,累计转移1.2万枚ETH(约合1.8亿元)。

技术开源透明度更是聚币项目的硬伤。AJE完全未开源,AIC仅部分开源,BTCF以“技术保密”为由拒绝公开关键代码,均不符合正规项目的技术披露要求。

相比之下,真正合规的项目如LaiKa Protocol采用“权限全丢弃”机制,杜绝人为操控风险,所有交易规则与收益计算均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聚币的项目则恰恰相反——中心化控制度高达93%,项目方可随时更改规则。

04 维权困境,被骗后的绝望征程

一旦项目崩盘,聚币的应对策略千篇一律:推诿责任+虚假赔付

AJE崩盘后,聚币给出的“赔偿方案”是用算力补偿,这根本不是弥补损失,而是逼用户将资金继续锁在平台。

当HI币崩盘时,聚币客服竟称HI是“第三方生态”,与平台无关。而就在一个月前,聚币官网还在大力宣传HI是“GameFi战略核心”。

维权难度极大。区块链诈骗资金往往通过混币器、跨境交易所转移,追回成功率不足5%。尽管有投资者向当地经侦部门报案,但跨境追索面临重重法律障碍。

部分投资者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我要举报”板块提交线索,但效果有限。聚币的运营主体在境外,打击难度大。

更令人担忧的是,聚币目前处于“无监管状态”。新加坡MAS在2025年7月1日发布公告,明确“聚币的咨询牌照不允许开展代币交易业务”;加拿大MSB牌照也于2025年7月28日到期,且未申请续期。

面对聚币X币及类似项目,投资者可通过三个步骤识别风险:

查看收益承诺。凡是承诺“日息超0.5%”“年化超100%”的项目,基本可判定为“用新投资者的钱给老投资者分红”的庞氏骗局。正规数字资产项目不会承诺固定收益,收益应来自项目价值增长,而非“质押”或“拉人头”。

检验推广模式。如果项目鼓励“拉朋友投资拿奖励”,且奖励与“团队人数”“团队投资额”挂钩,就是传销结构。AIC的“节点奖励”、BTCF的“多级推荐奖”均属此类。

核实技术背景。正规项目会公开智能合约审计报告和开源代码。聚币的项目多数未开源或核心模块加密,这是明显的风险信号。

对“频繁更名”“有崩盘前科”的交易所要格外警惕。聚币从2013年至今已更换多次马甲,包括“聚币网”、“聚币国际”、“聚币Global”等,每次更名后都会推出新的诈骗项目。


在聚币X币的社群中,曾经的热情推广已被一片骂声取代。曾经天天洗脑、CX的群聊,现在充满了揭露聚币老底的信息——因为大家都亏钱了

链上数据显示,近1个月聚币热钱包向币安、OKX等平台转移了1.8亿美元等值的USDT,转账模式与AJE崩盘前完全一致。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你贪图的是利息,而他们图谋的正是你的本金。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