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有人正用AI画的几张图,每天割一波韭菜。就在昨天,“未来云启”又发公告了,满篇“战略布局”“生态发展”,听着高大上,可字缝里写的全是两个字:快来送钱!

这哪是什么数字藏品平台,根本就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杀猪盘。从七月份开盘到现在,连四个月都不到,中间还因为“黑客攻击”停摆半个月,实际运行才三个月。可就这么个短命平台,现在却在疯狂拉人头,直推返10块,间推返5块——你没看错,比拉外卖新用户还便宜。这不是促销,是崩盘前的哀嚎。
我们一层层扒开它的画皮。它说自己是“AGI驱动型RWA服务商”,听着像硅谷科技巨头,结果点进去一看,所谓的数字藏品,全是AI批量生成的电子图。一张图炒到几千上万,卖的不是艺术,是“下一个接盘侠”的入场券。景德镇陶瓷?普陀山文旅?说得好听,PPT都比项目落地快。
更离谱的是它的玩法。每天固定涨价2%,告诉你“稳赚不赔”;藏品每5天必须转手,不然收高额保管费;推荐人还能拿10%、5%的分成。这哪是投资?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庞氏骗局+传销双拼套餐。
钱从新人进来,奖池靠老用户交易抽成,平台稳赚不赔,用户呢?玩到最后,发现手里的藏品没人接,钱也提不出来。
其实早在七月中旬,这盘子就已经崩过一次。7月10日,突然关闭提现,说是“系统漏洞”;7月12日,撕毁“每日涨2%”的承诺,改成“自由市场”;最骚的操作在7月15日——平台宣布被黑客攻击,数据回滚到7月9日。你没听错,你这几天的交易、提现、收益,全被一键清零。这要是真用区块链,数据怎么可能被篡改?这不就是自己当裁判又当球员,输了就重开一局?
现在三个月过去,老用户基本被榨干了,交易全是内部循环,像极了麻将馆里四个人打牌,老板每局抽水,打一天下来,钱全进了老板口袋。所以平台急了,开始疯狂拉人。什么“新手护航计划”,什么“价值稳定化”,说白了就一句话:赶紧找新人来填坑,不然我们都得死。

可问题是,新人来了就能救活吗?救不了。因为老用户正等着提现跑路。新人进来的钱,转头就被老用户提走,平台照样崩。要是平台锁仓不让提,那信誉彻底破产,以后谁还敢来?所以不管怎么走,结局都只有一个:崩盘跑路。

数字藏品本身是好东西,用区块链技术保护版权,传播文化,多有意义。可一旦被拿来炒价格、拉人头、搞静态收益,那就变味了。真正的数字藏品,不会天天喊“快来买”,而是告诉你“这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现在维权群里,有人哭诉:“上号一看,余额是负数,年龄都被回溯年轻了——亏成孙子了。”还有人发最后一条朋友圈:“云启所至,皆是未来。”配图是杭州峰会的璀璨灯光。底下最新评论写着:“我的猪脚饭钱,还能回来吗?”

看到这些,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每一张被割的韭菜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血汗钱。有人拿的是养老钱,有人拿的是孩子学费,结果全砸进这个连服务器都敢说“被黑”的平台。
一位维权群内的投资者写道:“我买的不是藏品,是希望。现在希望没了,只剩负数余额。”这句话道尽万千受害者的悲凉。有人投入毕生积蓄,有人挪用家庭应急资金,有人甚至借贷参与。他们最初听到的是“数字资产新时代”的鼓动。最终面对的是服务器关闭、客服失联、血本无归的现实。而那些躲在幕后的操盘手,早已准备好下一场骗局的剧本。
真正的数字藏品应服务于文化传承与版权保护。它不该是投机工具,更不应沦为诈骗载体。当一个项目把重点放在拉人头而非产品打磨上,它的结局早已注定。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点个赞,转发给身边还在犹豫的朋友。多一个人看到,就少一个人受害。也欢迎关注我,我会持续揭露这类骗局,守护你的钱袋子。
皆妙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