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戳穿“圆梦统计”APP骗局:高额补助背后的陷阱,千万别信!

关注下方公众号了解更多资金盘内幕:

  “每月1万元公益补助,再加2万元医疗保障及生活补助金”——“圆梦统计”APP抛出的这一诱饵,看似是天上掉下来的“福利馅饼”,实则是包裹着诈骗套路的“毒糖”,其虚假本质早已暴露无遗。

  这类宣传首先违背了基本常识。无论是公益补助还是生活保障金,正规发放都有严格的申请条件、审核流程和官方渠道,绝不会通过无名APP以“引导人”等模糊身份随意派发高额资金。国家统计局早已明确声明,从未建设“圆梦统计平台”,更未组织过此类所谓“发放红利”的活动。要知道,任何政府部门或公益组织的补助发放,都需依托公开的政务平台或官方认证渠道,绝不会藏在非官方的小众APP里“悄悄发钱”。

   从诈骗套路来看,“圆梦统计”APP的操作手法早已是老生常谈。不法分子往往先以“高额补助”“免费福利”为噱头吸引用户下载注册,接着便会要求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甚至可能以“激活名额”“缴纳手续费”等名义诱导转账。此前类似的虚假平台,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套取用户信息后实施诈骗,或yi搭建资金盘用新用户的投入支付旧用户的“返利”,最终必然走向卷款跑路的结局。所谓的“1万元补助”“2万元保障金”,不过是用来钓取受害者的虚构数字。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骗局常打着“国家项目”“公益工程”的旗号伪装自己,利用公众对权威部门的信任降低警惕性。但只要牢记正规机构的“三不原则”——不收费、不返利、不索密,就能轻松识破骗局。毕竟,真正的公益补助是雪中送炭的民生保障,而非不劳而获的“意外之财”;正规的统计活动是为了数据调研,绝不会以“发钱”为诱饵拉人参与。

%title插图%num

  “背靠国家项目,稳拿高额补助”——“圆梦统计平台”抛出的宣传噱头,终究被两份关键证据戳破虚假面具。一边是国家统计局的权威声明直接否定其存在,一边是来路不明的收款账户暴露资金流向猫腻,这场骗局的真面目已然无所遁形。

  收款渠道的异常是骗局最明显的“破绽”。据群众反映,该平台要求的收款账户全是不明来源的个人账户与商铺收款码。这与“国家项目”的基本运作逻辑存在本质冲突:正规国家项目的资金往来均通过财政部门指定的对公账户进行,有着严格的审批流程、账目公示和监管机制,绝不会依赖个人账户或普通商铺收款码完成资金流转。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非官方收款渠道恰恰是诈骗分子的惯用手段——他们利用个人账户和商铺收款码的隐蔽性转移资金,既便于规避监管,又能在得手后快速提现跑路,此前已有大量案例证实此类收款方式与洗钱、诈骗等违法活动高度相关。

  国家统计局的权威声明则从根源上否定了该平台的合法性。10月23日,国家统计局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郑重声明》,明确指出“没有‘圆梦统计平台’,从未组织过相关活动”。这一声明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冒充官方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精准打击。要知道,国家统计相关工作有着严格的规范流程,所有统计活动均通过官方网站、持证调查员等正规渠道开展,且始终遵循“不收费、不返利、不索密”的三不原则,所谓“通过平台参与活动领红利”的说法,从一开始就与官方工作机制相悖。

事实上,“圆梦统计平台”的操作手法并非新鲜骗局。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先打着“国家项目”的旗号降低公众警惕,再用个人账户收款规避监管,最终通过套取信息、诱导转账等方式实施诈骗,与山东惠民县检察机关办理的编造虚假国家项目诈骗案手法如出一辙。而那些看似“正规”的宣传包装,终究抵不过细节的检验——当“国家项目”与“个人账户收款”同时出现时,本身就是最明确的风险信号。

国家统计局在声明中已提醒公众提高警惕,若造成损失需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线索。在此更需重申:任何声称“国家背书”却要求向个人账户转账的活动,必然是骗局;任何未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的“红利发放”,全是陷阱。守住“不轻信非官方信息、不向个人账户转账”的底线,才能避免落入此类诈骗的圈套。

   在此多多提醒仍沉迷其中的投资者:务必摒弃侥幸心理,尽早止盈离场才是守护财富的关键之道。市场博弈从不是永无止境的狂欢,唯有将账户里的虚拟数字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金,才算在这场风险与收益交织的较量中占据主动。倘若被贪婪蒙蔽双眼,执意追逐所谓的 “更高收益”,终将沦为击鼓传花游戏里的最后接棒者 —— 当潮水退去,盲目跟风的代价可能是毕生积蓄的蒸发。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在波动的市场中,懂得适时收手的理性,远比盲目追涨的冲动更能守护财富安全。别让贪念成为吞噬资产的陷阱,此刻的果断离场,正是对财富最明智的保全….

   

   大家好,我是多多评盘,资深投资者,见过无数资金盘套路。想避坑防骗,欢迎加我微信交流,也期待你的投稿分享。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