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币本位VS金本位:奥拉丁与拉菲协议的“崩盘赛跑”谁先出局?

最近,我收到大量关于“奥拉丁(Origin)的LGNS模式”和“拉菲协议(LAFITE)”的咨询,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两种模式,谁会更早崩盘?今天,我就从底层逻辑出发,拆解这场“崩盘赛跑”背后的真相。

奥拉丁:币本位的“死亡螺旋”

奥拉丁模式,自称源自Olympus DAO团队,主打去中心化,核心是币本位的算法自治系统。用户用USDT购买LGNS代币,质押后获得固定代币收益,比如日化收益1%。问题在于,无论币价涨跌,收益都以代币形式发放。这意味着项目方无需动用本金池,只需“增发”代币即可支付收益,就像赌场用筹码代替现金结算。

这种模式的软肋在于:每日1%的代币分红是固定泡沫,等同于传统资金盘的刚性支出。当新进资金无法覆盖出场抛压与分红产生的代币泡沫时,币价只能下跌。但项目方不担心币价下跌,反而将其视为消除泡沫的手段。结果就是:持币者手中的代币数量越来越多,价值却越来越低,形成典型的“死亡螺旋”。

%title插图%num

拉菲协议:金本位的“定时炸弹”

拉菲协议采用金本位逻辑,锚定稳定币USDT,实行“U进U出”的结算规则。用户直接用USDT参与理财,选择质押周期,到期后连本带利返还。这种设计看似稳健,收益与币价波动脱钩,且声称庄家零预留,早期离场可规避砸盘风险。

但它的风险隐藏在现金流游戏中。拉菲协议通过“周期锁仓”设计延缓资金流出,只要新进资金能覆盖到期兑付需求,游戏就能持续。本质上,这与2015年的3M互助模式无异,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现金流游戏。一旦市场无法无限裂变,资金增量见顶,积累的泡沫最终会破裂,引发挤兑潮。

崩盘赛跑:谁会更早出局?

奥拉丁的崩盘模式是慢性死亡,币价持续阴跌,静态投资者手中的代币数量增加,但总价值缩水。拉菲协议则是突然死亡,一旦大资金离场,将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挤兑。

从模式设计看,奥拉丁理论上可以运行更长时间,但参与者会持续亏损;拉菲协议依赖新资金流入,一旦增长停滞,崩盘就近在眼前。但崩盘时间点不仅取决于模式本身,还受市场环境、资金流入速度和项目方运营能力影响。

作为投资者,要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要被高收益蒙蔽双眼。记住:当你盯着高收益时,别人正盯着你的本金。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市场中,保持理性、控制贪婪,才能走得更远。你觉得哪种模式会更早崩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