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警惕新骗局:假冒平台与税务的名义发邮件,要求补税!

近日,一场精心伪装、针对澳大利亚和中国投资者的跨境投资“双重风暴”正悄然袭来:一边是假冒平台与税务的名义发邮件要求投资者“补税”;另一边是中国税务部门对境外投资收益的大规模补税清查持续推进,投资者心头始终悬着一块石头,不知道何时落到自己身上。

这两股力量共同指向一个事实——无论投资者身在何处,跨境投资与税务问题正在全面升维。

冒充CMC补税骗局:连法律免责声明都造得惟妙惟肖

%title插图%num

骗子的手段,已经从“粗糙诈骗”迈入“拟真攻击”时代。有投资者收到CMC的邮件,标题写着:“联邦税务居民身份验证通知——W-8BEN PMC认证续期要求”。

邮件不仅使用与CMC Invest完全一致的品牌风格,还提及真实的美国税务流程、IRS(美国国税局)的法规要求,甚至附上:仿真法律免责声明、假冒的账户迁移通知,与官网高度相似的视觉元素。点击邮件中的链接,用户会被引导至伪造的登录页面,输入账户即可被盗取凭证。

这种钓鱼攻击针对的不是普通用户,而是具有海外投资习惯、账户金额较大的成熟投资者,显然是一次针对全球征税背景下的“精准捕猎”。

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近期发布特别警告:诈骗网站模仿真实券商,网页布局、按钮、流程一模一样,只差在域名略有不同。假冒网页以“快速回报”“保证收益”为诱饵,急促催促用户“尽快入金”。

ASIC明确指出,正规经纪商不会索要用户的额外个人信息或私下入金指令。而这一轮假冒CMC、TD的钓鱼邮件,正是这类诈骗的最新变种。

另一边,中国投资者也迎来境外投资“补税潮”

2025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港美股投资者收到税务部门的通知:

覆盖地区: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

覆盖年份:2022—2024年境外投资收益;

形式:短信、电话、个税APP站内信;

补税金额:投资收益的20%,以及滞纳金;

境外收入需要补税两大类:1.资本利得:即港美股买卖产生的价差收益:2.股息红利,例如:美股股息被美国预扣10%税,中国综合税率20%,投资者仍需补缴10%。

值得注意:通过港股通买港股的转让差价暂免个税,政策有效至2027年12月31日。

这意味着过去“监管松散、跨境申报相对隐形”的时代,正在终结。境外投资不再是灰色地带,尽快“补课”才能安心。未来趋势明确,跨境投资税务合规将成为“必须课”,不是可选项。

税务专家与律师普遍给出三项建议:

✔梳理自己的境外账户与交易流水:包括证券账户、现金账户、资金往来记录。

✔通过个税APP按模块进行补申报:如情况复杂,应主动与税务部门沟通。

✔在跨境资产配置中,把“税务成本”纳入投资决策:选择渠道时,要考虑税务透明度、安全性、申报便利性。

在风险升级时代,为什么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依赖“海投排行”?

无论是钓鱼邮件、假冒券商网站,还是跨境税务清查,本质上都反映一个问题: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独立辨别海外金融机构的真假与风险。而这正是“海投排行”的价值所在。

结语

跨境投资加速“规范化时代”,风险识别能力成为新壁垒。假冒券商网站的升级、税务清查的常态化,标志着全球投资环境进入更透明、更严监管、更专业的阶段。大家千万不要被此类“补税”的谎言所迷惑,收到相关补税信息,第一时间联系平台客服,或者通过海投排行反馈相关问题。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