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谎言终点站的后台和评论区,每天都会收到类似的问题:
既然知道是诈骗App,为什么就不能封掉?




今天,谎言终点站给大家简单做做科普。
近年来,各种诈骗App十分猖獗,很多所谓的“追梦人”、“天家人”沉迷其中,期望App后台的天文数字能变成银行账户中的巨额财富。
但是,结局总是一样的,交了一次又一次的钱,结果就是血本无归,关网跑路!
谎言终点站跟踪调查了许多诈骗项目,光智天系列的诈骗App就是数十个之多,每个都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收割。
谎言终点站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拆解骗局套路,但还有很多人飞蛾扑火般下载、注册、充值这些App,等到提现失败,只进不出,甚至关网跑路时,不怪自己贪心,不怪自己不听反诈宣传,却责怪监管部门:
为什么不能封禁这些App?为什么不直接封掉,任由它们害人?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远不止“点一下删除按钮”那么简单。这背后是一场涉及技术、法律、跨境犯罪和人性弱点的复杂“猫鼠游戏”。
一、以智天系列诈骗App为例
据谎言终点站初步统计,智天系诈骗App就有数十个之多,工信部反诈中心也曾发布智天系诈骗App专题:
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很多诈骗项目都是一期、二期、三期地骗。
下面,先来看看清:智天系 App 是怎么骗人的?
当我们打开 “智天资本”、“智天集团”、“智天交易所”等 这类诈骗 App时,你会看到熟悉的界面、醒目的 “高收益承诺”——“投资 1000 元返 10 万元”、“原始股权即将兑现”等。但是,这些全是都是忽悠,都是骗局:
技术造假:这些诈骗App往往会伪造新闻,伪造国家公文,通过用 AI 换脸等伪造 “邓智天/吴开明直播”,可邓智天和吴开明早在几年前就已判刑入狱;此外,还会通过伪造的到账截屏等进行忽悠。
套路连环:这些骗局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就是钓鱼。先给你鱼饵,让你小额提现尝甜头,再以 “黑客攻击”、“审核” 等为由阻止提现,并以“交税”、“办卡”等各种借口继续缴费诈骗,形成 “套路式诈骗”。
资金洗白:这些诈骗App,从来没有官方名称的对公账户,总是不断变换的个人账户或无关小公司账户,这些都是洗钱账户。一旦你的钱转过去,会经一个个代理层层转账,最终通过虚拟货币或空壳公司流向境外。

因此,即便警方早已认定其诈骗,这类 App 仍能蹦跶很久。这不是监管不作为,而是骗子的 “生存技巧” 太狡猾。
二、诈骗App怎么上架的?怎么通过审批的?
有网友经常问,这些App怎么上架的?怎么通过审批的?
谎言终点站问你几个问题:这些App哪里下载的?有工信部备案吗?
其实,这些App绝大多数都不在国内正规应用市场上架,而是通过诈骗群发布的二维码、链接下载安装的,甚至直接用群内发布的apk文件下载安装。
这种安装方式需要用户在手机设置中授权“安装未知来源应用”。一旦授权完成,这个App就完全脱离了官方应用商店的监管体系。你封不了它,因为它根本不在你的“商场”里。
这些App都没有工信部的备案,也不能再工信部的App备案中心找到,这些都境外开发的非法App。手机下载时,安全系统通常会拦截警告,告诉你这些是没有备案的App,甚至直接告诉你这是病毒或诈骗App!


但是,你怎么做的?
通过各种方法绕过监管、绕过手机安全系统拦截,甚至当反诈民警上门劝阻时,还偷偷卸载,以逃避监管。
真是千方百计让骗子得逞,这能怪谁呢?
三、诈骗App为什么封不掉?
还有网友经常问:既然是诈骗App,怎么不能关掉?
你稍微懂点网络,就知道查封境外诈骗App有多难?
从技术上来说,制作一个诈骗App非常简单,甚至可以在几分钟时间内就能批量化生成几十个诈骗App。
这些诈骗App藏身在境外,服务器架在境外监管宽松的地区,用加密技术和网络跳板隐藏真实地址,国内监管部门很难直接触碰。就像骗子躲在国外锁门的房子里,开门得先找当地 “物业” 协调。
下面就是智天交易所一期的网址,服务器IP地址在美国:

此外,这是猫捉老鼠的游戏。
一个诈骗App在境外偷偷上线,等到监管部门收到举报,查证后进行封控,已经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了。
即便封禁一个App,只是关掉了它的一个前端界面。背后的服务器、支付通道、诈骗团伙才是它的根。
诈骗团伙通常使用海外的服务器,这涉及到跨境执法,程序复杂、周期漫长。今天封掉一个服务器,明天他们就可以在另一个国家租用新的。
诈骗团伙只要换个域名、换个IP地址、升级App就能躲避监管,继续逍遥法外了。
因此,这些诈骗App在前期一般“风平浪静”,等到受到监管后,就会经常无法访问,因此,经常要求升级App和更换网址。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很难彻底封禁诈骗App。
只要诈骗团伙在境外还在逍遥,只要还有人愿意上当交钱,就可以一直骗下去,一期、二期、三期。
三、诈骗分子为什抓不住?
网友也经常会问:诈骗分子为什么抓不住?
谎言终点站也问你几个问题:你知道诈骗分子在哪里?姓名知道吗?身份证号码知道吗?他们的电话号码有吗?有固定的同名对公账户吗?
统统没有,诈骗分子躲在诈骗App后面,通过不断变换的网址、不断变换的洗钱账户,隐藏自己。这些所谓的邓总、吴总、助理都是假的,一个“漂亮”的美女助理,背后可能就是一个抠脚大叔。
谎言终点站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被骗了,你及时报案了吗?
这些被洗脑的受骗者,往往还沉浸在发财美梦中,对这些骗子感恩还来不及,根本不会去报案。即便最终醒悟过来,去报案时,App都已经关掉了,而这些五花八门的转账记录也没法证明是打给这一伙骗子的!
此外,从法律上来说,立案也需要门槛:单个受害者被骗 3000 元才立案,很多诈骗项目就搞 “小额多次”,每次骗几百块,累计到几万才跑路。虽然法律允许累计金额立案,但要查清所有相关资料太耗时。
这种跨国、跨地区的特性,使得任何一个单一国家的平台或机构都难以独立、快速地将其连根拔起,需要国际司法协作,而这无疑是困难且缓慢的。
同时,骗子用虚拟身份注册,聊天记录、资金流水随时能篡改。民警要从成百上千个个人账户里梳理资金流向,还得跨境调取服务器数据,光取证就可能要半年。
境内被抓的多是拉人的代理,真正的 “金主” 和技术组躲在境外,抓捕需国际协作。
现代电信诈骗已经形成了全球化的、分工明确的黑色产业链。
开发在A国:技术团队可能分布在某个东南亚国家。
服务器在B国:数据托管在另一个法律宽松的国家。
资金通道在C国:赃款通过地下钱庄或虚拟货币迅速流向全球。
受害者在中国。
这就是难点所在。
四、反诈在行动
2025年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据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政委姜国利介绍,“十四五”期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3.9万起。但是,这对于庞大的诈骗案件来说,依然只是杯水车薪!

公安部: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3.9万起!
公安部:2024年570余名诈骗集团幕后“金主”、头目和骨干落网,破获诈骗案件29.4万起!拦截涉诈资金逾3000亿元!
其实,警方和监管部门一直在跟骗子 “赛跑”:
技术反制:国家反诈中心 App 能实时标注诈骗电话,AI 算法会分析你的操作,一旦发现你在智天系 App 充值,立马弹窗预警。
全链条打击:不只封 App,更要端窝点、追赃款。江西警方就顺着智天系资金流,从广昌追到宜昌再到江苏,端掉 5 级代理网络。
补制度漏洞:专家已建议细化立案标准,要求 App 开发者实名核验,还推动建立跨国取证绿色通道,让境外骗子无处藏身。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受害者自己能觉醒,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否则,反诈民警前脚上门拦截,后脚又给骗子送钱。最后还怪反诈不力,你说气人不气人?
五、怎么才能不上当?
认识到封禁的复杂性后,我们就会明白,在反诈这场战争中,个人的警惕性是最后、也是最坚固的一道防线。与其期待它们被“封掉”,不如学会让自己“不上当”。
官方渠道下载:坚决从手机自带的官方应用商店下载App。对任何来源不明的链接、二维码保持高度警惕。
谨慎授权:除非极特殊情况,否则永远不要开启“安装未知来源应用”的权限。这是将诈骗App挡在门外的关键一步。
仔细核对:下载前,仔细查看App的开发者信息、用户评价和应用详情。对于银行、金融类App,务必通过其官网确认下载渠道。
警惕高回报诱惑:所有宣称“高收益、零风险”的投资理财、刷单返利App,99.9%都是诈骗。
主动举报:一旦发现可疑App,立即向相关平台举报,并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等渠道向公安机关举报。
六、结语
“为什么不封掉?”
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提问。
答案揭示了一个无奈的现实: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狡猾、灵活且全球化的对手。封禁行动一直在进行,每天都在下架成千上万的违规App,但这更像一场持续的“猫鼠游戏”和“打地鼠”挑战。
短暂封掉一个 App 并不难,难的是打掉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就像治病不能只退烧,得根治病毒。如今监管部门正织一张 “技术预警 + 法律严惩 + 国际协作” 的大网。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捂好钱袋子,不给骗子留机会。毕竟,再狡猾的 “老鼠”,也斗不过越来越聪明的 “猫”。
让我们一起行动,人人反诈,天下无诈!
皆妙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