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币十年:从百倍币摇篮到“收割机”,第十次镰刀已举起!
当一家交易所的生存哲学从“服务用户”蜕变为“收割用户”,它的墓碑上只会刻着两个字:贪婪。
2013年,前阿里安全工程师张寿松创立比特币交易网,后更名聚币网。凭借“小币种交易所”的精准定位,平台日均交易量迅速突破2000万元人民币,与比特时代、云币网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技术出身的团队确实带来过创新——2014年首创多层签名冷钱包技术,将盗币风险降低90%;2016年上线杠杆合约后,更一度占据国内现货交易量30%的份额。
那时的聚币被冠以“百倍币摇篮”称号,“聚币要么不上币,上币既是百倍币”是币圈老玩家的共同记忆。
转折点在2017年9月4日降临。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监管公告,聚币被迫关停中国区业务。平台币JUBI应声暴跌,从2.3 USDT断崖式跌至0.02 USDT,投资者血本无归之际,更传出团队高位抛售的质疑。
真正的黑暗却在监管风暴后才拉开帷幕。
九四禁令后的聚币,开启了一场金融魔术秀:2018年以“币蛋”之名重启,次年更名为宝币网。当用户还在庆幸老所归来时,2019年宝币网关停,数亿资产(含千万枚狗狗币)被席卷一空,维权群的泣血控诉至今未息。
2020年6月,聚币以“Jubi Global”新加坡主体重出江湖,宣称获得加拿大MSB牌照。光鲜外表下,合约市场的异常插针频发,创始人团队却在此时神秘淡出。新加坡Uniweb集团的收购并未带来新生,反而成为基因突变的开始——原核心团队离职,新势力引入传统金融背景人员,市场策略转向“高返佣联盟”,专攻中小投资者心理防线。
此后三年,聚币彻底撕下伪装:
-
2021年,链上数据曝光平台超60%交易量为刷量造假1
-
2022年抛出“Jubi DAO”概念包装去中心化,被质疑为营销噱头
-
2023年推出MONO项目,上演“先喊单诱多、后砸盘收割”戏码,客服私下向大户透露风险的同时,仍在社群公开喊单诱骗散户接盘
2025年5月,聚币祭出终极杀器:Butterfly蝴蝶生态。打着“DeFi 3.0革命者”旗号,承诺年化收益超300%,实则暗藏三重绞杀机制:
- 虚假稀缺性陷阱
1000美元购买“限量节点”,后台代码却显示可无限增发
- 本金锁定条款
提现需满足收益<本金50%,且仅能提取一半资金
- 传销式裂变
直推奖励10%+团队长分润20%,刺激用户抵押房产发展下线
当技术外衣被剥开,更显荒诞——宣称采用“熵权共识算法”的黑科技,实为2万元廉价开源代码修改而成;所谓“15秒交易确认”的旗舰公链,不过是以太坊侧链的伪包装。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维权群再添杭州张女士的血泪控诉:“2023年MONO代币亏30万,这次想翻本又搭进50万”,账户截图里质押的JU代币价值已归零。这一幕与2019年宝币网崩盘时用户哭诉“88万狗狗币被后台清零”何其相似。
聚币十年路,留下五大风险警示碑:
❶ 冷钱包储备与用户资产差额达12.7%(第三方审计实锤)
❷ 2023年后上线项目90%归零
❸ 合约行情波动异常,用户因系统宕机单次损失20万元
❹ 传销式推广机制刺激用户抵押房产拉人头
❺ 核心团队背景成谜,零合规牌照披露
老用户记忆中的“百倍币摇篮”,已沦为吞噬本金的黑洞。监管利剑始终高悬——中国互金协会多次警示虚拟货币交易风险,律师明确指出:“此类平台投资者维权成功率不足5%”。
聚币的未来,站在了最危险的分岔口
向左是继续依赖高返佣吸引投机客,在塞舌尔或美国的监管风暴中彻底关停;向右则需彻底透明化团队、剥离资金盘业务、获取真实牌照,用技术底子重获信任。
此刻的蝴蝶生态已显现崩盘前兆:小额测试可提现,大额申请遭拒;HI、SPA等关联项目密集上线吸金。参考聚币自身收割周期及PlusToken崩盘规律,2025年8-9月或是第十轮爆雷高危期。
十年间十次更名换壳,聚币的生存秘诀写在每个维权群的哭诉里:当人性贪婪被包装成金融创新,收割的镰刀便永不生锈。
唯一的问题是——谁愿做第十茬韭菜?
⚠️ 为何聚币屡割不死?
- 历史光环残留
老牌交易所知名度高,海外老用户仍有流量红利
- 技术底子复用
多层签名冷钱包、AI反洗钱引擎等早期安全模块仍具竞争力
- 人性弱点狙击
年化300%的收益承诺精准击中投机心理,Butterfly生态15天暴涨300%的JU币价便是诱饵
退一步深渊,进一步重生
- 退一步
若继续依赖高收益骗局(如“存币生息”“合约赠金”),必因兑付危机沦为僵尸交易所。一旦美国或塞舌尔加强审查,恐彻底关停
- 进一步
唯有核心团队透明化、取得多国真实牌照、剥离资金盘业务,才可能转型为中小Token的流动性服务商
杭州张女士的遭遇已成经典案例:“2023年MONO代币亏30万,这次想赚回本,又搭进去50万。”她展示的账户截图里,质押的JU币价值已归零。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当Butterfly生态的传销群仍热炒“节点稀缺性”时,链上数据却显示其关联项目HI、SPA密集上线,模式雷同,加速泡沫膨胀。参考PlusToken与聚币自身历史,2025年8-9月或是崩盘高危窗口。
十年十次收割,聚币早已不是张寿松的技术理想国,而是游走于监管与人性边缘的“变形金刚”。这场资本围猎中,唯一的破局法则或许是:别让自己成为飓风中的最后一片落叶。

扫一扫,加入QQ群,预警项目,提前知晓项目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