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聊一聊资金盘圈的“撸盘敢死队”

今天不谈资金盘橡木,聊聊盘圈里的那群“撸盘敢死队”。

所谓“撸盘”,说白了就是薅羊毛,只不过薅的不是电商平台那三块五块,而是资金盘里流动的真金白银。这帮人,不是被忽悠进场的傻白甜,而是主动提着脑袋往里冲的“职业玩家”。

有人肯定纳闷,明知道资金盘是击鼓传花的骗局,怎么还有人主动往里跳?其实逻辑不复杂。每个资金盘在起盘初期,都得让第一批人尝到甜头,不然戏就唱不下去。敢死队赌的,就是自己能在鼓声停下前,抢到花并扔给下一个人,玩的是刀口舔血的游戏,赚的就是这“时间差”里的暴利。

纵观一个资金盘的黑产生态,基本由三路人马构成。

第一路,项目方,也就是庄家。这伙人成分复杂。有穿着西装在CBD办公室里画大饼的“精英”,但更多是“行业老炮”,可能上个月还在别的盘里当韭菜,眼看庄家卷款跑路,一拍大腿:“这活儿没啥技术含量嘛!”转身就自立门户。所以那些包装得高大上的“理财产品”,背后很可能是几个老哥蹲在电脑前,一边抽着烟一边搭起来的草台班子。

第二路,技术方,专门给资金盘开发APP的工作室。他们根据庄家设定的规则,把APP、服务器、域名安排得明明白白,界面做得比正经软件还炫。但有个细节藏不住:服务器大多架在境外。为啥?匿名,躲监管。你如果留个心眼,去查查这些APP的下载方式,往往都不是正规网站和商店,而是一个神秘链接。要是某个项目号称“国资背景”,服务器却躲在海外,十有八九是来收智商税的。

最后一路,就是撸盘敢死队。这支队伍的“团长”,一般是能直接拿到项目方内部筹码。他们站在金字塔顶端,手握第一批邀请码,拼命发展下线。敢死队员一般是赚两笔钱:一是早期高额投资收益,庄家为造势,前几轮通常会痛快兑付,营造“靠谱”假象;二是拉人头的返佣,下线再发展下线,层层抽成,形成庞氏结构。

有意思的是,队伍里还有一类“0撸党”。他们极其“保守”,一分钱不投,纯靠拉新人头赚奖励。即便盘子崩了,他们也毫发无伤,属于“空手套白狼”的极致玩家。

外围还有一群“业余选手”。他们有正经工作,也知道资金盘不靠谱,却总抱着“捞一把就跑”的侥幸心理。但人性经不起考验,赚了一万想两万,赚了五万盼十万。庄家根本不怕你赚钱,就怕你不进场。一旦尝到甜头,很少有人能真正收手,最终大概率从“撸盘侠”沦为“接盘侠”。

这帮敢死队把一个盘子撸垮后,不会金盆洗手,而是立马寻找下一个“新盘”,互相招呼着“上车”。他们有点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只不过这里的“水草”是不断涌出的新盘子。

说到底,撸盘敢死队的存在,彻底揭穿了资金盘的底层逻辑:这个游戏里没有纯粹的无辜者,只有算计与被算计的博弈。他们薅走的看似是庄家的利润,实则都是后来者的本金。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庄家的“共谋”,一起把泡沫越吹越大。

但撸盘敢死队们,真能一直稳赚不赔吗?未必。常走夜路必遇鬼,短命盘、跑路盘层出不穷,谁也不敢保证每次都能提前抽身。就像赵本山卖轮椅那段经典小品,你还等着别人出更高价,人家突然落槌,把你套得死死的。

盘圈这片江湖就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盘圈法则:要么嘎人,要么被嘎。散户还是要多学,提高认知,每个人只能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