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球友聊天,他说最近没有项目玩,很焦虑,看到一个垃圾盘想进去冲一把,偷个鸡就撤。这世上最大的幻觉,就是你以为投资赚钱靠的是手速快、操作猛,天天在市场上杀进杀出。
你看那些晒出来的“收益率截图”,个个都像巴菲特再世,一年不翻个几倍都不好意思发出来。但真相往往是,越是骚操作,死得越快。 真正的老韭菜都明白:赚钱的秘诀,八成在于你能忍住不动,剩下两成,才是你精准的那一击,垃圾项目你多看一眼都是输。
有点像草原上的老猎人,大部分时间都在蹲着,观察风向,分辨气味,计算距离。只有确认猎物进入必杀范围,且自身处于绝对优势位置时,才会扣动扳机。那种举着猎枪在草原上狂奔,见个影子就开枪的,要么是累死,要么是成为更大猎物的晚餐。
拿币圈举个例子,特别应景。2017年、2021年,市场疯的时候,发个币都能涨,空气币、动物币群魔乱舞。那时候你随便冲进去,闭着眼睛买,大概率都能赚。但这种钱,本质是市场白给的,是泡沫催生的。很多人误以为是自己的实力,开始加大杠杆,各种梭哈。结果潮水退去,才发现自己不仅裸泳,连裤衩都赔进去了。
那些真正活下来,并且赚到大钱的,是哪种人?是在2014年就能看懂大饼白皮书,然后默默挖矿或定投,期间无论涨跌,雷打不动地囤币,忍过2018年那种漫长熊市,眼睁睁看着资产缩水80%还能睡得很香的人。他们的核心能力不是交易,而是等待。等待那个真正有价值的标的出现,然后像鳄鱼一样咬住,死活不松口。
再说到选项目要百里挑一。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反人性。人的天性是贪婪且缺乏耐心的,看到一个项目FOMO上头,生怕晚一秒就错过一个亿,哪有功夫去做背景调查?但垃圾项目,你多看一眼都是输。 为什么?
第一,你浪费了注意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研究了10个垃圾项目,就算最后避开了9个,只要被一个坑了,就是满盘皆输。而你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认知资源,本可以用来深度研究一两个优质项目。
第二,你污染了判断力。天天在屎里淘金,时间久了,你会不自觉地降低标准,觉得这个项目虽然团队是匿名的,代码没开源,但概念挺新啊,慢慢你的嗅觉就坏了,离踩雷就不远了。
第三,你破坏了心态。 一旦你在垃圾项目上赚过快钱(哪怕是侥幸),你的心态就再也回不去了。你会觉得正经项目太慢,看不上眼了,总想再去赌一把,直到彻底输光。
所以,高手的投资清单,极其干净。他们可能一年就看那么十几个项目,深度研究的也就三五个,最终下手的,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大部分时间,他们在干什么?在读书,在跟行业里有真知灼见的人聊天,在锻炼身体,在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
他们的筛选系统,严格得像皇宫选妃:赛道不对,直接pass。看不懂的、模式绕来绕去本质是资金盘的、没有真实需求硬造需求的,一律不看。团队不行,一票否决。橡木方背景模糊、履历造假、团队没有相关行业经验的,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数据存疑,坚决不碰。用户数据、营收数据经不起推敲和验证的,再漂亮的增长曲线也是画出来的。时机未到,继续观察。项目很好,但泡沫太高,或者周期处于下行阶段,那就耐心等,等它冷下来,等市场给它一个合理的价格。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远没有我发现了下一个百倍项目那么令人兴奋。但正是这种枯燥的纪律,构成了财富的护城河。
我们还必须警惕另一个极端:把等待当成不作为的借口。有些人,一辈子都在等待和研究,永远在准备,从未下过场。他们用百里挑一来掩饰自己的决策恐惧。这不是智慧,这是惰性。真正的等待是积极的等待,是你在深度研究后,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观察清单,并设定了明确的触发条件(比如价格低于某个价值线,或者项目出现了某个关键性的里程碑)。一旦条件满足,便果断出手。它是在告诉你,不要因为路边随便一朵野花而停留,而是要跋山涉水,去寻找那个值得你倾其所有的宝藏。
在这个信息爆炸、机会与陷阱共舞的时代,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才是你最宝贵的资产。学会等待,是为了把子弹留给最肥的猎物;百里挑一,是为了确保每一颗子弹都命中靶心。浮躁的市场,最终奖励的往往是那些最有耐心的人。他们像一座山,看着芸芸众生在情绪的浪潮里起起落落,而自己,只在最关键的时刻,轻轻挪动一下脚步,便已站在了财富之巅。
皆妙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