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不少朋友在后台留言询问:为什么一些号称“国家重点项目”的APP,收款账户却是个人银行卡或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层伪装。
实名制时代,骗子如何逍遥法外?
“电话卡实名、银行卡实名,那些收款账户总不能是假的吧?”——这是很多受害者的共同疑问。事实上,诈骗团伙早已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近期多地政法公众号发布的案例显示:
-
• 有人以500元出售全套营业执照+对公账户
-
• 有人以1500元单独售卖营业执照
-
• 银行卡租赁价格低至800元/张
这些被交易的证件和账户,最终都流向了网络诈骗领域。
“两卡犯罪”——诈骗的温床
所谓“两卡”,即手机卡和银行卡。如今还延伸至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账户。
触目惊心的现实:
-
• 在校学生为赚零花钱出租银行卡
-
• 重病患者为医药费出售身份信息
-
• 老年人被诱骗提供身份证复印件
诈骗分子专门寻找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利用他们的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各类账户,作为诈骗工具。
为什么诈骗账号封不尽?
以近期活跃的“中数汇财”项目为例:
-
• 每天使用不同的腾讯会议号直播
-
• 一个账号被封,立即启用新账号
-
• 注册用的手机卡全部来自非法渠道
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让平台方防不胜防。
这些项目都是骗局!
如果您遇到以下平台,请立即远离:
-
1. 假冒“泓基控股”APP
-
• 近期以“办理清卡证”为名索要身份证照片
-
• 实为收集个人信息用于其他诈骗
-
2. “国能”APP
-
• 假冒国家能源集团名义
-
• 以认购“能源积分”为诱饵
-
• 收款账户均为不明来源的个人和公司账户
-
3. “共建大湾区”等系列APP
-
• 包括生态优投、数农国际、奥园等
-
• 共同特征:收款账户频繁更换
-
• 均为个人微信、支付宝收款
如何识别这类骗局?
记住这三个关键特征:
✅ 收款账户为个人或不明公司✅ 限时促销,制造紧迫感✅ 要求上传转账截图
一旦发现以上任何一点,请立即停止操作!
防范建议
-
1. 关注官方反诈宣传,了解最新骗局
-
2.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看相关案例
-
3. 绝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
4. 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提供身份证复印件
切记: 任何真正的国家项目都不会通过个人账户收款。遇到可疑投资平台,多一分警惕,少一分损失!
本文基于多地政法机关公布案例整理反传防骗,我们与你同行
皆妙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