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的炒股日记
记录分享炒股历程

11月17日沪深股市早盘内参(附音频)

阅读(1452)


11月.2020

NEWS

 读早参的你




由于技术故障,视频走丢了


每日精选

%title插图%num

1、隔夜市场:美股收盘,三大指数集体上涨,道指涨1.6%,标普500指数涨1.16%,均创收盘纪录新高,纳指涨0.8%,油气股、航空股涨幅居前。

2、财经事件:

08:30 澳洲联储公布1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21:30 美国10月零售销售数据

3、新股(债)申购声迅股份;侨银转债

4、新股(债)上市宸展光电;多伦转债

宏观经济

  央视新闻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中方历来主张,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敦促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拓展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中方将继续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力度。

  证券时报:11月16日,MSCI方面就美国总统颁布的投资禁令影响回应记者,表示正在评估和监测相关情况,并分析相关限制对MSCI指数的可投资性和可复制性的潜在影响;MSCI将在获得更多信息后进一步沟通。资料显示, 2020年11月12日,特朗普政府公布行政命令,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与中国军方有关联企业。该规定包括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海康威视等31家中国企业。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与9月份持平;环比增长0.78%。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较1-9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4%,比9月份上升2.0个百分点。1-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6%,降幅比1-9月份收窄1.0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永煤三季度账上有470亿现金却无法兑付10亿债券,让市场人士感到十分惊诧。据了解,永煤违约的原因在于其盈利能力较差及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链紧张,部分非标此前已出现违约。此外,市场质疑永煤有逃废债的嫌疑。河南省某财经部门厅局级官员对记者表示:“政府要支持企业走出低谷,肯定不存在逃废债的问题。政府不会支持企业逃废债,绝对没有那个意思,但是也不会无原则地帮。”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办牵头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联席会议工作任务结束后,应及时申请撤销。

行业动态

  第一财经:美国药企Moderna宣布,新冠肺炎三期试验疫苗有效性为94.5%。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向美国申请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权,同时也向其他全球监管机构提交新冠疫苗以获得授权。该公司还称,有望于2021年在全球生产5亿至10亿剂的新冠疫苗。据外媒报道,MODERNA公司报告称其新冠疫苗的保质期更长,疫苗在冰箱温度下可维持稳定30天。

  上海证券报:据报道,英国首相鲍里斯或将在下周宣布,未来10年内将禁售汽油和柴油车,这比原计划提前了足足5年。今年2月,为实现英国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约翰逊曾经将上述禁售计划从2040年提前到2035年。目前,禁售消息还没有得到英国官方确认。媒体称,在禁售车里,混合动力车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到2035年依然可以出售。

  中国证券报:据报道,为了能够安全储存辉瑞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美国各州、城市和医院开始争相抢购超低温冷藏设备。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驱动以及生鲜电商、跨境物流等产业刺激,冷链物流迎来风口期,特别是疫情以来,冷链物流尤其是疫苗冷链市场规模增长显著。但受制于硬件设施发展、投资回报期、运输成本等问题,我国冷链物流建设仍然任重道远,相关企业需审视自身资质,切勿盲目跟风。

  界面新闻:针对网传蛋壳公寓周一(11月16日)将宣布破产,蛋壳公寓公关部回复记者称,属于谣言。公司目前的确遇到资金困难的情况,但正在积极进行处理。租客和房东等问题,也在积极应对,蛋壳公寓承诺绝不会跑路,请大家放心。这是一个新兴行业,还希望社会各方给予支持和理解。

股市聚焦

  证券时报:深交所披露,ST金刚(300064)在11月4日至11月16日跌幅严重异常期间获自然人买入33.6亿元,占比97.45%;其中,中小投资者累计买入26.41亿元,占比76.63%。机构投资者买入占比2.55%。

  界面新闻: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目前,华晨集团已构成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金额合计1.44亿元。因企业资金紧张,续作授信审批未完成,造成无法偿还。华晨集团此次债务违约对华晨集团本部生产经营产生造成影响,导致财务状况恶化,极大影响偿债能力。

  京东:16日发布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未经审计的2020财年第三季度业绩。2020年第三季度净收入为1,7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2020年第三季度经营利润为4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50亿元人民币。2020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亿元人民币。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较去年同期的3.344亿增长32.1%至4.416亿。

  证券时报网:金龙鱼表示,在调味品上,公司并没有要超过海天的计划,因为海天在现有市场上已经建立并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但相信公司的优质产品可以在调味品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针对毛利率的问题,金龙鱼表示,量大利薄的生意会是一个较高的竞争壁垒,且依托产品在渠道、品牌、供应链等方面建立的竞争力,公司更有条件推出更多高附加值、高毛利率的产品。

公司新闻

  中国通号:中标21.66亿元轨道交通市场项目

  重庆建工:子公司中标18.16亿元高速公路项目

  高新发展:子公司联合预中标施工项目

  粤水电:联合中标16.05亿元PPP项目

  嘉诚国际:实控人拟500万元至5000万元增持股份

  莲花健康: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证监会通过

  贵阳银行: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证监会通过

  森麒麟: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21.96亿元

  圆通速递: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证监会通过

  龙马环卫: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证监会通过

  上海机场:10月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2.1%

  厦门空港:10月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14.65%

  中国中冶:10月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35%

  中国国航:10月旅客周转量环比上升8.8%

  中国神华:10月煤炭销量同比增长10.4%

  拱东医疗:锐器收集桶产品完成美国FDA注册

  恒瑞医药:SHR-1314注射液获批临床试验

  成都燃气:拟收购四川晶盛燃气白果分公司部分资产

  格力电器:17日起由董事长董明珠代行董秘职责

  利欧股份:参股公司新风光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获审核通过

数据一览

  沪深股市:11月16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其中沪指表现较强,收盘上涨1.11%,收报3346.97点;深成指上涨0.70%,收报13850.83点;创业板指上涨0.21%,收报2712.41点。两市合计成交8010亿元,行业板块多数收涨,有色金属与白酒板块大涨。北向资金净买入25.89亿元。

  港股:11月16日,香港恒生指数高开后,全天维持红盘震荡态势,最终收盘上涨0.86%,收报26381.67点。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71%,收报8075.83点,收复8000点整数关口。

  沪深港通:11月16日,北向资金当日成交净买额为25.89亿元。其中,沪股通当日成交净买额为37.66亿元;深股通当日成交净买额为-11.76万元。交易所公布的沪深港通十大成交股显示,北上资金大幅净买入中国平安9.27亿元,同时,净买入恒生电子4.18亿元,大幅净买入中国中免3.17亿元。

  龙虎榜:11月16日,机构参与龙虎榜中个股共涉及19只,其中6只被机构净买入,青松股份被买入最多,为7165.69万元。另外13股被机构净卖出,遭游资爆买的长安汽车被机构卖出最多,为2.07亿元。

  融资融券:截至11月13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7357.9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6.41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7031.3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3.46亿元;两市合计14389.2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05亿元。

楼市观察

  央视财经: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十月份,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回落。初步测算,10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看,扬州涨幅0.9%领跑。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基本稳定。

国际资讯

  中国基金报:由于“市场数据问题”,在当地时间上午10:30左右(北京时间7:30),澳洲证券交易所宣布停止交易,并表示目前正在紧急调查中,将在30分钟内提供解决方案。澳交所在一条推文中称:“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对此事表示歉意,并正在努力尽快纠正这一问题。”此前,澳交所也曾因交易故障而暂停交易。2016年,澳交所因技术故障延迟开市逾一小时。2011年,澳交所因技术故障暂停交易,影响15亿美元交易。

汇率

  人民币:在岸人民币11月16日16:30收盘上涨,美元兑人民币报6.5770,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74点,成交量为427.08亿美元

期货行情

  国内期货:截至11月16日下午收盘,国内商品期货收盘,EB大涨近8%,PVC、沥青等涨超3%,沪银涨超2%,郑煤、焦炭等涨超1%,PTA、EG等小幅上涨;锰硅、焦煤等跌超2%,白糖、菜粕等跌超1%,豆二、豆粕等小幅下跌。

  国际期货: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黄金期价16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6美元,收于每盎司1887.8美元,涨幅为0.08%。纽约油价16日显著上涨,12月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21美元,收于每桶41.34美元。

海外指数

  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收盘上涨470.63点,涨幅1.60%,报29950.44点;标普500指数收盘上涨41.76点,涨幅1.16%,报3626.91点;纳斯达克指数收盘上涨94.80点,涨幅0.80%,报11924.13点。

  欧洲股市:欧洲三大股指当天全线上涨。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16日报收于6421.29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04.90点,涨幅为1.66%。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5471.48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91.32点,涨幅为1.70%;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3138.61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61.89点,涨幅为0.47%。

  亚洲股市:11月16日,日经225指数涨2.05%,报25906.93点。韩国KOSPI指数涨1.97%,报2543.03点。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分享、点赞、在看多点多中签!


9天6板!颜值经济当道,美容美妆行业成资本新宠

阅读(1154)


颜值经济当道,美容美妆行业已成资本新宠。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登陆纽交所在即,背靠真格基金、高瓴资本等一众顶级投资机构;太平洋彼岸的A股市场,医美股也乘势而起,龙头股价迭创新高。



盘面上,医美股表现亮眼,截止昨日收盘,朗姿股份三连板,9日6涨停板,冠昊生物盘中一度涨14%,景峰医药触及涨停。A股玻尿酸“四朵金花“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鲁商发展等纷纷走高,爱美客大涨超14%,股价再创新高。


9日6板的浪子股份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title插图%num

公司董事会确认,除前述事项外,公司目前没有任何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或与该事项有关的筹划、商谈、意向、协议等;董事会也未获悉公司有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


而盘中一度领涨的冠昊生物立足再生医学产业,布局生物材料、干细胞、药业三大业务板块。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外科、眼科、皮肤科、烧伤科及整形美容科等。


今年以来,冠昊生物净利润大幅提升。三季报显示,虽然前三季公司营收3.19亿元,仅微增0.26%,但是净利润同比大增162.55%,扣非净利润也同比增长137.2%。西南证券研报点评称,公司费用大幅削减,可能与公司主动降本增效,以及产品结构调整相关。随着新药本维莫德的上市,将打开公司增长空间。据中报显示,本维莫德应用于皮肤科,是全球首创的全新小分子化合物。


朗姿股份:不到半月 股价接近翻番


已经三连板的朗姿股份,近来走势相当强劲。自三季报公布后,12个交易日股价大涨超90%。财报数据显示,虽然其三季度单季净利润5287万元,同比下滑22%,但相比中报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同时预计全年净利润1亿元至1.5亿元,增长幅度为70.13%至155.19%,主要系医美业务将持续快速增长。据光大证券研报点评,朗姿股份正稳步推进医美业务扩张计划,上半年末总体医美机构增加至15家。


此外,朗姿股份还是次新股若羽臣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2.33%。若羽臣9月25日登陆A股,发行价15.2元/股,目前40.19元/股,涨幅164%。据悉,若羽臣是母婴和化妆品领域电商代运营服务商,其在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自2017年开始与直播主播合作。其中,2019年与知名主播李佳琦合作10场,与薇娅合作4场。

%title插图%num

爱美客:股价迭创新高

玻尿酸医美注射领域国内市占第一的爱美客,股价再创新高,最新报638.38元/股,较发行价118.27元/股,大涨440%,市值有望冲击800亿大关。

%title插图%num

剑指3000亿医美市场 目前渗透率仅3.6%

国元证券研报表示,中国即将成为医美第一大国,三千亿市场值得期待。中国在2017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亦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有望在2021年超越美国,成为医美第一大市场,于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3115亿元。同时,中国医美项目渗透率仍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相比日本10.3%、美国15.7%、韩国18.2%的渗透率,中国医美项目渗透率仅为3.6%。


根据天猫最新公布的战报,今年双十一期间,平台录得医美医疗订单量环比增长近7倍,成为最受欢迎的生活服务项目,平均客单价达6300元。机构人士指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意识年轻化、行业加速整合出清等因素促进下,医美消费正在进入黄金时代,龙头股有望尽享行业成长红利。


对于具体投资标的,国元证券表示,轻医美板块逐步进入大众化消费时代,成为日常性护肤、抗衰。看好医疗美容上游制造企业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和爱美客。


来源:财联社

%title插图%num

梧桐汇-荟好物-惠品质-会生活
凤凰网梧桐汇为凤凰网旗下电商平台,秉承凤凰网就做不同的品牌精神,甄选全球优质好物,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购物体验和服务。

辉瑞新冠疫苗需-70℃存储,冷藏设备遭疯抢,A股冷链板块飙了!

阅读(1253)

据报道,为了能够安全储存辉瑞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美国各州、城市和医院开始争相抢购超低温冷藏设备。


设备被疯抢的同时,股票市场上的冷链相关板块也有所反应。进入11月,冷链物流板块便开启持续走高的态势。该板块本月已累计上涨12.78%,远超沪指同期3.8%的涨幅。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驱动以及生鲜电商、跨境物流等产业刺激,冷链物流迎来风口期,特别是疫情以来,冷链物流尤其是疫苗冷链市场规模增长显著。但受制于硬件设施发展、投资回报期、运输成本等问题,我国冷链物流建设仍然任重道远,相关企业需审视自身资质,切勿盲目跟风。


美国各地抢购冷藏设备


美国辉瑞制药和德国生物技术公司拜恩泰科(BioNTech)日前公布,其研制的新冠疫苗在大规模试验中,能阻止90%的新冠感染。


尽管新冠疫苗取得重大进展,但在市场迎来狂欢之后,有专家说,辉瑞疫苗还面临冷链储藏和运输等众多难题。对冷链存储的要求至少要达到-70℃,等到真正分发接种辉瑞疫苗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番场景。


世卫组织已经提醒称,对冷链存储要求过高将不利于资源匮乏的偏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疫苗的供应。


国内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应对。为解决疫苗冷链运输问题,今年9月,复星医药和国药控股签署了关于拜恩泰科(BioNTech)新冠病毒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的物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立疫苗冷链体系,包括疫苗的储运和配送,以整体提升疫苗供应链服务;共同促进和完善疫苗使用应急保障机制;共同提升疫苗等紧急物资的战略储备和配送能力。

 

冷链板块蠢蠢欲动


美国超低温冷藏设备被抢购的同时,嗅觉灵敏的股票市场上,冷链相关板块已经有所反应。


据Wind数据,A股市场上,冷链物流板块11月16日跳空高开,随后高位震荡。截至收盘,冷链物流板块涨幅为2.06%。值得注意的是,进入11月,冷链物流板块便开启持续走高的态势。


来源:Wind

 

个股中,青岛冰柜生产商澳柯玛16日尾盘拉升涨停,近4个交易日内已收获三个涨停板,累计涨幅为29.86%。


市场人士称,澳柯玛近日股价异动或许与其相关业务涉及超低温运输和存储有关。澳柯玛上周四晚发布公告称,不存在与公司相关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title插图%num

来源:Wind

 

冰轮环境上周五在互动平台上表示,极端情形下,有些医疗用品,如新冠病毒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长期储存需要-70℃的环境。据了解,当下公司一个业务单元正在承建复星医药旗下一间公司的-70℃超低温生物冷库。


受此消息提振,冰轮环境当天股价拉板封死涨停。16日,冰轮环境股价开盘涨停,但下午股价开板,截至收盘,公司股价上涨4.89%。

 

%title插图%num

 

美股市场上,部分相关概念股近日也持续走高。冷暖空调及制冷设备全球供应商雷诺士国际股价本月涨逾10%。

 

%title插图%num

来源:Wind

 

冷链物流风口来了?


市场人士预计,在新冠疫苗的催化下,冷链存储运输行业发展有望提速。


东北证券认为,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和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2018年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规模为1.4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5.3%,预计2025年可达2.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5.2%,高于全球增速。


国元证券表示,国内目前对商用冷柜的需求正逐步提升,根据产业在线预计,至2022年,国内轻商用设备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1.30%。


头豹研究院预计,未来伴随国家在冷链政策方面的监督不断加强以及企业规模化经营对冷链技术和设备方面技术反向驱动,预计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4.49%,2022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613.1亿元。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在冷链运输行业具有广阔前景背景下,寻找优质布局标?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疫苗冷链概念股正受到市场的追捧。但是,疫苗冷链运输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需要及时甄别、衡量和控制疫苗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环境。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发生“冷链断链”,就会威胁到疫苗质量和接种者的用药安全。近年来,国家对疫苗研发、上市、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监管更加严格。因此,完备的温控设施设备是开展疫苗运输的基础。


他还指出,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重点关注具有高标准的疫苗冷链物流体系、医药冷链产品的成熟解决方案、符合国家药品冷链物流资质规范的企业,切勿盲目搭便车、蹭热点,谨防一些短期资金炒作者利用疫苗冷链概念“浑水摸鱼”,尤其是短期套利和投机风险。


来源:中国证券报

%title插图%num

梧桐汇-荟好物-惠品质-会生活
凤凰网梧桐汇为凤凰网旗下电商平台,秉承凤凰网就做不同的品牌精神,甄选全球优质好物,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购物体验和服务。

药物不良反应达97.7%?千亿巨头深夜回复自媒体质疑

阅读(1191)

全面回应!

11月13日晚,君实生物发布关于问询函的回复公告表示,经确认,公司认为有关媒体报道中关于公司及有关人士的报道内容全面失实,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相悖。另外,中证君从公司处得知,其已对相关自媒体寄出律师函。

回应四大质疑

中证君注意到,公告全文超9000字,主要会回应了四方面的质疑。

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何高达97.7%?

君实生物称,相关媒体提到的“97.7%的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自于特瑞普利单抗说明书的“HMO-JS001-II-CRP-01”研究,是一项开放、多中心、单臂、II 期临床研究,入组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后的不可手术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共纳入128例患者,其定义为:研究中,所有研究者判断为“肯定相关”、“很可能相关”、“可能相关”及“可能无关”和“无法判定”的所有级别的不良事件。

“HMO-JS001-II-CRP-01”研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如皮疹、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咳嗽、头晕等1-2级(轻微)不良反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

二、前9月专利许可收入为2.09亿元

%title插图%num

公告显示,公司2020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较2019年1-9月增加4.84亿元,同比增长91.78%。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1.95亿元,同比增长 37.09%。

专利许可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2.09亿元,均为公司与礼来制药合作新冠中和抗体项目许可收入,其中:首付款1000万美元,里程碑收入2000万美元。

营业收入的增长也带动了公司应收账款的增加,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4.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9亿元,其中:应收礼来制药 1.45亿元,其余应收账款的增加均来自于特瑞普利单抗销售增长,该部分款项预期均能在账期内正常回款。

三、公司与礼来制药未就股权投资签订认购合同

根据公司此前披露的公告,公司将其产品JS016在大中华地区外开展研发活动、生产和销售的独占许可授予礼来制药,礼来制药将向公司支付现金、销售分成;礼来制药可能会按照双方同意的条款和条件,以7500万美元认购公司新发行的H股股份。

公司认为,在医药公司的商业合作中,为加深双方的合作意愿及长远的共同利益,结合技术转让/授权与股权投资进行深化合作,是比较常见的合作模式之一。在公司与礼来制药的上述合作中,除落实了技术转让/授权外,双方经公平协商,同意进一步开展协商礼来制药对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的合作。截至本回复公告日,公司与礼来制药未就前述股权投资签订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股份认购合同。

四、研发力量究竟如何?

君实生物表示,截至2020年11月12日,公司全体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数量为1630人,占员工总人数的70.08%,其中博士45人,硕士370人。在公司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7名拥有博士学位,NING LI(李宁)、张卓兵、SHENG YAO(姚盛)、冯辉、GANG WANG(王刚)等均参与公司的相关研发工作。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司公告

公司目前的研发人员中,有38人为大专学历,这些员工大多从事研究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工作,暂未直接参与核心的研发活动。参考同行业科创板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大专学历的研发人员占研发人员总数的比例大多在10%-15%。

13日早间,君实生物在港股已经率先回应相关问题。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司公告

11月13日早间,君实生物先后在港交所和公司官方微信公号上发布公告和声明称,关注到有关自媒体公众号于12日发布的文章对涉及公司历史沿革、对外合作、在研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及重组全人源抗SARS-CoV-2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项目代号:JS016)的安全性数据及研发进展情况等诸多内容进行报道,公司立即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核实。经确认,公司认为该自媒体报道内容全面失实,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相悖。

此外,君实生物董事长熊俊、CEO李宁以及相关核心研发人员等于11月13日上午参加了由国盛证券组织的电话会。李宁在会上表示,公司PD-1单抗在一线的临床使用中口碑“同类最佳”。同时,围绕医保谈判、与礼来合作情况以及研发销售情况,公司管理层也进行了相关说明。

急于向市场说明情况的君实生物,13日A股和H股走出了不一样的行情:早盘,君实生物A股和H股均大幅低开,不过,截至今日收盘,A股收跌6.22%,H股收涨1.30%。

%title插图%num

君实生物A股13日走势 来源:Wind

%title插图%num

君实生物H股,来源:Wind

一篇文章导致的风波

君实生物这一番举动的起因,还是要从一篇自媒体文章说起。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兽楼处”

12日,微信公众号“兽楼处”发布文章《兽爷丨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描述了君实生物的“江湖故事”,该文主要内容包括君实生物的股东变动、成立经过、融资上市、药物研发和国际合作等。

具体来看,文章主要指出了三个问题:

1.药物不良反应达97.7%?

文章提及,公司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在技术评审的文件中,既没有完成肝损害患者试验、也没有完成肾损害患者试验,其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7%,有15.6%的患者因为不良反应而永久停药。”

2.礼来制药已宣布停止JS016相关的临床研究?

文章称,礼来制药已宣布停止JS016相关的临床研究。而就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进博会上,礼来制药与君实生物针对JS016的临床试验进展进行了相关发布,发布会上透露JS016的临床试验进展细节:6月7日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7月7日完成全部剂量组给药,目前I期临床试验已顺利完成;正在中国和周边国家开展LY-CoV016(JS016)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Ib/II期研究。

3.研发团队大专生多过博士?

文章还提及“君实的研发团队是一个大专生多过博士,一大半都是本科毕业的团队,而领导这支团队和这家公司的,是一对没有任何生物学科背景的父子”。

质疑一出,上交所火速问询,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有上市公司董秘对中证君表示,“君实生物需要用足够详实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因为兽楼处的文章在笔法上虽然是玩了很多手法,但就对公司核心情况的了解来看,文章并不是一时兴起,监管部门也不会允许公司含糊其辞。但是话说到什么地步、核心数据展露到什么状态,充满玄机。作为上市公司,君实生物的压力不小。”

华兰生物高管大举减持 分拆上市盛宴肥了谁?

阅读(1063)

  近期,华兰生物(002007,股吧)(002007.SZ)交出了一份令资本市场大跌眼镜的成绩单,公司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三季度单季净利润更是出现下滑,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销售费用蹊跷大增,上市公司存在刻意做低利润、护航疫苗板块分拆上市之嫌。

华兰生物及旗下的疫苗资产,资金极度充裕,根本没有分拆上市融资的必要性。收获期选择将优质疫苗资产分拆上市,直接摊薄上市公司股东间接持有的疫苗资产股权权益,损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尤其是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中小股东利益。

华兰生物疫苗资产分拆上市,是由上市公司实控人安康和资本大佬张磊等人共同主导的一场资本盛宴。如果分拆上市成功,华兰疫苗资产总市值有望达到300亿元,这其中有30亿元归属于安康控制的实体,还有45亿元归属于张磊等人控制的两家机构。这两家机构投资者是在华兰生物2020年4月正式公告分拆上市之前不久成为分拆主体股东,投入成本只有20.7亿元。

  销售费用蹊跷大增

10月31日,华兰生物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3 亿元,同比增长16.46%,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0.04%;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6.86 亿元,同比增长36.45%,净利润 4.52 亿元,同比下降0.96%。

华兰生物增收不增利,最主要的原因是销售费用大幅增长。2020年三季度单季,公司销售费用大幅增长149.62%至4.82亿元,远远超过同期36.45%的收入增幅;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12.83个百分点至28.57%,远远高于往年水平,并且创下历史最高值。

三季度单季销售费用大增,直接导致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增加93.27%至5.67亿元,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7.3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2.29个百分点至18.46%,也同样远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创下历史最高值。

对于销售费用大幅增加,华兰生物2020年三季报解释称,主要系本公司之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兰疫苗”)疫苗制品销售收入增加,相应销售推广咨询费增加所致。

资料显示,华兰疫苗于2005年成立,主要从事疫苗制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已上市的疫苗有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

销售费用增幅远远高于收入水平,华兰生物2020年三季报给出的解释根本无法令人信服。

A股疫苗上市公司有智飞生物(300122,股吧)(300122.SZ)、康泰生物(300601,股吧)(300601.SZ)、沃森生物(300142,股吧)(300142.SZ)。相比这些同行,华兰生物销售费用变动明显异常。

2020年三季度单季,智飞生物收入同比增长54.37%至40.56亿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4.69%至3.89亿元;康泰生物收入同比下降6.17%至5.5亿元,销售费用同比下降5.97%至2.3亿元;沃森生物收入同比增长234.49%至9.93亿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06.54%至3.86亿元。

从前三季度来看,智飞生物收入同比增长44.14%至110.5亿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5.56%至8.19亿元;康泰生物收入同比下降6.17%至14.2亿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4%至5.75亿元;沃森生物收入同比增长96.46%至15.67亿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90.24%至6.09亿元。

对比可以发现,上面三家同行上市公司销售费用与收入变动基本保持一致,而华兰生物销售费用增幅远远高于收入增幅,这真的正常吗?

华兰疫苗是中国流感疫苗龙头,2019年批签发数量(不区分剂量)占比达到42%,2020年至今批签发数量占比29%,公司所批签发四价流感疫苗占全部四价流感疫苗的56%。

随着流感疫苗接种季到来,多地出现“一针难求”现象,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2020年,国内公众接种流感疫苗的意愿大幅上升,从而加剧了2020年流感疫苗的供应紧张问题。在供应端,面对2020年的流感高发季,各大疫苗企业也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补货”。

在流感疫苗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华兰疫苗作为流感疫苗龙头,为何反而要加大销售支出来销售疫苗呢?这与正常的商业逻辑并不相符。

此外,截至2020年9月30日,华兰生物其他应付款6.79亿元,环比增加3.2亿元,增幅89.14%。往年来看,公司2017年三季度末其他应付款环比增加9.7%至1.81亿元,2018年三季度末环比增加2.08%至2.95亿元,2019年三季度末环比增加20.62%至5.03亿元。

对比来看,华兰生物2020年三季度其他应付款环比增幅显著,远远高于往年水平,公司2020年三季报没有任何解释。在会计处理上,上市公司可以将提前确认但尚未有现金支出的费用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综合来看,华兰生物2020年三季度存在提前确认费用做低利润的可能性,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动机呢?

  图谋分拆上市

2020年4月21日,华兰生物公告称,公司拟将控股子公司华兰疫苗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6月30日晚间,河南证监局网站挂出了华兰疫苗辅导备案公示,华兰疫苗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正在接受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辅导。市场预计,华兰疫苗2021年可能挂牌创业板上市。

根据分拆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合并报表中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净利润不得超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0%。

华兰生物2020年中报披露,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共有31家,其中三家为非全资子公司,分别是华兰疫苗、华兰生物医药营销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苏州)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5%、80%、75%。2019年,这三家子公司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分别为9382万元、-3670元、161万元。

上面数据表明,华兰生物合并报表披露的少数股东损益金额,基本全部由华兰疫苗25%的少数股东权益贡献。2020年前三季度,华兰生物少数股东损益为1.04亿元,据此推算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按75%权益享有的华兰疫苗净利润为3.12亿元,占上市公司9.64亿元净利润的比例达到32.37%。在此期间,华兰生物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74亿元。如果没有这些新增加的销售开支,公司疫苗板块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大概率将超过50%。

更何况,华兰疫苗主力产品处于景气周期,2020年前三季度共批签发四价流感疫苗 867 万人份,同比大增87.66%。毫无疑问,2020年四季度疫苗板块利润占上市公司全部净利润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结论已经非常明显,如果没有2020年三季度销售费用蹊跷大增的神助攻,华兰疫苗2020年全年实现的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全部净利润的比例将大概率超过50%,不再符合分拆上市硬性规定。

  谁的分拆盛宴?

对于分拆上市的目的,华兰生物发布的公告表示,华兰疫苗将实现与资本市场的直接对接,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和优势……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丰富产品线,实现跨越式发展。

华兰生物为分拆疫苗板块上市提供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

从华兰疫苗层面来看,其2019年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0.49亿元、3.75亿元、2.75亿元,创造现金能力强劲。截至2019年年末,华兰疫苗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17.94亿元、12.62亿元,资产负债率29.65%,加杠杆空间大。

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截至2020年9月30日,华兰生物资产负债率16.16%,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4.18亿元、29.97亿元,有息负债只有4.5亿元的短期借款,账面资金极度充裕。

因此,华兰疫苗完全可以依赖自有及上市公司层面资金满足未来发展需求,根本没有分拆上市融资的必要性。

华兰疫苗成立于2005年,完全是在上市公司体系内孵化成长起来的。近年来随着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疫苗的,华兰疫苗进入收获期、业绩高速增长,2017-2019年收入分别为2.85亿元、8.03亿元、10.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688万元、2.7亿元、3.75亿元。市场预期,华兰疫苗2020年全年业绩仍然可以实现高速增长。银河证券称,2019年,中国流感疫苗批签发共3078万只,渗透率仅为 2%,而美国流感疫苗渗透率达到53%以上,国内流感疫苗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在培育多年的疫苗板块进入收获之际,华兰生物却将这块空间巨大的优质资产分拆上市,无疑将直接摊薄上市公司股东间接持有的华兰疫苗股权权益,损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尤其是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中小股东利益。

华兰生物将疫苗板块分拆上市背后,最大受益人是实控人安康和两家外部投资机构。

安康1949年出生,现任华兰生物董事长、总经理,安康和常务副总经理范蓓通过科康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华兰疫苗10%的股权,安康持有科康有限公司97%股权。

市场预期华兰疫苗2020年业绩翻倍增长,照此预期2020年可以实现净利润7.5亿元。资本市场目前给予疫苗上市公司极高估值,保守按照40倍PE计算,华兰疫苗估值将有300亿元。安康持股97%的科康有限公司持有的华兰疫苗10%股份市值有30亿元,分拆上市之后安康身价大增。

除了安康以外,两家外部投资机构也是这场分拆盛宴的受益者。

就在华兰生物2020年4月正式公告分拆上市不久,华兰疫苗突击引入了两家外部机构投资者。2020年3月份,河南高瓴骅盈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高瓴骅盈”)和新乡晨壹启明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晨壹启明”)分别出资12.42亿元、8.28亿元受让科康有限公司持有的华兰疫苗15%股权。受让完成后,高瓴骅盈和晨壹启明分别持有9%和6%的股份,这两家机构的背后分别是资本大佬张磊和并购女皇刘晓丹。

以当时高瓴骅盈和晨壹启明的出资额以及获得股份来估算,机构给华兰疫苗的估值约为138亿元,而上市后资本市场给予华兰疫苗的市场估值至少将有300亿元,不到1年时间增值率117.39%,两家投资机构暴赚24.3亿元。

  高管大举减持

华兰生物在积极推动分拆上市的同时,公司高管却纷纷大举减持,已经用脚对本次分拆上市投了票。

2019年9月12日,华兰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范蓓、王启平、潘若文、张宝献、马小伟、谢军民和安文琪,计划在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合计不超过220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16%。

范蓓现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王启平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审计总监,潘若文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献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小伟现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军民现任公司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安文琪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华兰疫苗副总经理、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0年4月13日,华兰生物发布公告称,上述高管已经合计减持70万股,减持总金额2592万元。公告还表示,上述高管计划实施下一期减持计划,拟减持股份数139万股,期限截至2020年11月6日。在本次减持计划期间,上述高管合计减持72.4万股,减持金额合计3379万元。

通过两次减持,上述高管累计减持套现5971万元。

血制品是华兰生物核心的收入来源,2020年前三季度表现并不好,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2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6%左右。

银河证券分析称,血制品收入下降一方面源于2019年基数较高;另一方面也由于疫情影响了采浆与生产。血制品从采浆到完成批签发一般需要5-8个月,年初疫情大概影响3个月左右的采浆及原料血浆检疫期,致使三季度批签发较上年下降较多。

血制品净利润方面,用合并报表归属净利润减去75%疫苗公司净利润及参股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华兰基因”)的投资收益,就可以近似得到血制品板块净利润,约为6.6亿元左右,同比降低19%;净利润下滑速度高于收入,银河证券估计主要由于期间费用刚性所致。

除了血制品和疫苗,华兰生物还布局了单抗药。公司2013年与股东共同成立华兰基因,正式进军基因重组与单克隆抗体领域。目前,华兰生物持有华兰基因40%股权。

华兰生物2020年中报介绍称,华兰基因目前共有7个单抗品种取得临床试验批件,其中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单抗正在按计划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德尼单抗、帕尼单抗和伊匹单抗已经进入I期临床研究,另有多个处在不同研发阶段的单抗药物正在稳步推进,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世界范围内的单抗药物年销售额总计已达数百亿美元,成为生物药物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国内有大量药企从事单抗药研发,比较有代表的头部企业有恒瑞医药(600276,股吧)(600276.SH)、信达生物(01810.HK)、君实生物(01877.HK)等,由这些药企所开发的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等产品均已经正式上市销售。

单抗药前景巨大,但是竞争对手众多,华兰生物单抗药研发进度已经显著落后于国内头部药企,未来还能否在这个黄金赛道分一杯羹需要观察。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给华兰生物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上市公司回复。

大立科技精准拿捏融资节奏 无法摆脱业绩下滑怪圈

阅读(1380)

  大立科技的主要业务涵盖红外热成像芯片、红外热像仪及其他光电系统和巡检机器人等三大领域。

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爆发,公司作为工信部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疫情期间一直持续“零库存”满负荷生产,业绩大增。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亿元,同比增加169.63%;营业利润3.33亿元,同比增加410.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399.55%。

业绩大增,股价飙升,大立科技趁机推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9.7亿元(含本数)的非公开发行预案,日前,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

  趁机再融资

一方面喊着缺钱,另一方面却回购股份。2019年12月,大立科技披露《回购报告书》,表示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1亿元。

截至2020年9月末,大立科技累计回购股份数量336.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3%,回购总金额为7010万元。已达到股份回购总金额的下限。

新冠疫情给公司业绩带来高增长,但大立科技没有必要募集资金扩产,一是疫情突发性需求不太可能长期持续;二是疫情期间,行业的产能已经大幅增加,面临过剩危险。三是疫情期间,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回款速度前所未有,2020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52亿元,超过以前所有年度的总和。

当然,股价大涨,确实是再融资的好机会,大立科技账上如果多了近10亿元,每年利息收入都有数千万元。

大立科技对融资的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2007年业绩大增,2008年顺利IPO。2014年第一次定向增发成功,也是业绩大增。目前,2020年定向增发已经十拿九稳,业绩大增也基本上板上钉钉。

不过,融资之后的业绩普遍都不理想。

2009年、2010年,大立科技的净利润还能增长十几个百分点,2011年大降42.01%。为了提振业绩,大立科技曾经尝试重大资产重组未果。低迷的业绩持续至2014年,这一年大增近五成,突破5000万元,于是2015年策划重大资产重组,拟收购一家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企业来拓宽经营模式,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效带动公司业绩增长。但收购未果,业绩大幅下降。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都在3000万至3300万元之间徘徊。

2020年,大立科技又要融资了,未来的业绩能摆脱之前的“融资到位-业绩下滑”怪圈吗?

事实上,2020年比较特殊,大立科技的爆发性业绩难以持续很久。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已经给出了答案。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5亿元、3.61亿元、1.5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1.77亿元、4649万元。前两个季度的爆发性增长势头在三季度已经消失。

而且,2020年三季度,大立科技的表现落伍不少,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环比分别为-56.57%、-73.79%,同行业的高德红外(002414,股吧)(002414.SZ)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6.29%、-22.67%,睿创微纳(688002,股吧)(688002.SH)分别为-12.30%、-29.98%。

  稍纵即逝的产能紧张窗口期

据公司披露,本次募集资金净额拟投资于以下项目: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扩建项目9374万元、年产30万只红外温度成像传感器产业化建设项目2.27亿元、研发及实验中心建设项目1.45亿元、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2.5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47亿元。

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扩建项目是公司对本次新冠疫情持续时间、传播力度、 波及范围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针对性部署,旨在提升公司抗疫相关红外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确保公司其他种类红外产品的正常生产,进一步增强公司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为了显示募集资金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大立科技在产能紧张上面大做文章。

大立科技实行“以销定产”的订单生产模式,按照获取的订单组织生产。公司披露了红外热像仪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产销率以及探测器的产能利用率情况。

%title插图%num

从中可以看出,2020年之前,大立科技产品销量不温不火。2020年上半年,大立科技产能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但三季度时已经不紧张了,从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就可以看出来。在2020年10月披露的反馈回复中为何对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避而不谈?上半年的供不应求是偶发性事件,但大立科技拿捏非常精准,近10亿元募集资金很快就会成为囊中之物了。

  募投项目各种变动

如果产能不再紧张,募投项目继续实施的可能性有多大?在这方面,大立科技经验丰富。第一招就是不断拖延。2014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投项目原计划两年完工,一直拖到2020年上半年才完工,毕竟又开始新一轮融资了,再拖下去估计也不好交差了。大立科技给出延期的理由:募投项目所需的新厂房建设因涉及原有建设用地容积率、规划调整等问题导致进度较计划延迟。

前景无限好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及红外热像仪建设项目原计划投资3.50亿元,实际投入2.62亿元,2020年上半年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第二招是减少投入。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项目实际投入金额比承诺投资总额少1911.54万元,完成项目投资总额的82.28%,主要在于,一是该募投项目原有部分进口设备,因近几年人民币升值较快,相应节省了部分资金投入;二是由于受到公司目前生产经营场地的限制,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需要,调整了部分设备的投入进度,致使实际投入金额小于承诺投资金额。红外热像仪建设项目实际投入金额比承诺投资总额少4082.39万元,完成项目投资总额的83.14%,主要是公司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了必要的优化调整,致使实际投入金额小于承诺投资金额。这些原因与IPO募投项目红外热像仪产业化升级项目实际投资未达承诺总额时的说辞一模一样。

第三招是终止项目。比如,鉴于公司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战略规划的调整,从稳健经营的角度考虑,公司决定终止实施智能型嵌入式硬盘录像机产业化项目。

项目是否有真实需求?

既然如此,为何2014年大立科技要非公开发行股票?

大立科技在相关公告中这样描述: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公司生产和检测设备日益不足,现有的生产条件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满足当前及今后市场进一步扩大的需要,提升市场份额,公司提出并实施“红外热像仪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形成年产 6000 台各类红外热像仪产品的生产能力,将提升公司红外热像仪的开发及生产能力和品质控制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公司还表示,世界上主要有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四个国家拥有非制冷焦平面商业化生产的能力。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实施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国产化”项目后,具备了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但随着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的增长,公司依赖国外进口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而由于受技术管制及出口国许可制度的限制,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公司红外热像仪业务的发展。所以,通过新建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生产车间以及购置相关生产检测设备及配套设施,形成年产13000只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生产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公司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供应瓶颈。

这两个项目累计投入2.90亿元,其中2760.83万元为设备,而2.62亿元为房屋及建筑物,其中有40万元在2015年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剩余在2020年上半年同样转入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

按此前披露,公司不是购买先进设备提高产能吗?怎么设备的金额这么少,在价值2.62亿元的车间安装不足2800万元的先进设备?这样的车间到底豪华到什么程度?大立科技的房屋及建筑物原值从2019年年末的5414.24万元增加至2020年6月末的3.16亿元。

红外热像仪建设项目和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建设项目建设期都为2年,项目达产后,两个募投项目预计每年新增加营业收入5.72亿元及净利润9130元。

也就是说,2760.83万元设备就能带来营业收入5.72亿元?公司2019年末专用设备原值1.30亿元,这一年的营业收入才5.03亿元。从新增设备的金额来看,募投项目不太可能带来这么多营业收入,但从房屋及建筑物的金额来看,募投项目带来的营业收入太少了。两个募投项目的房屋及建筑物的原值比2019年年末多388.35%而营业收入仅仅比2019年多7.83%。

以2019年年末相关数据计算,平均每一元的专用设备原值贡献营业收入为4.09元,而平均每一元的房屋及建筑物对应的营业收入为9.87元。按照预计营业收入来计算,两个募投项目的每一元的专用设备原值可以贡献营业收入20.72元、每一元的房屋及建筑物对应的营业收入2.18元,分别为2019年的数据的506.62%、22.08%。

这两个募投项目于2020年2月完工,提供了多少产能不得而知,2020年上半年产能没有增加。2020年之前尚未贡献效益,而在2020年上半年就贡献效益1.28亿元。怪异的是,2013年就开始采购设备,为何到2019年设备一直没有贡献收益。

综上所述,这两个募投项目的真实性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独门秘笈——软件退税

一直以来,大立科技获得巨额的增值税返还款,自2015年以来,大立科技收到增值税返还款上亿元,是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其独门秘笈。同行业的高德红外及睿创微纳的实力并不比大立科技差,这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甚至还超过大立科技,为何这两家公司没有享受到增值税返还款的待遇?

大立科技在软件退税方面的操作可谓轻车熟路。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自行开发生产销售的软件产品可享受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政策。根据杭州市滨江区国家税务局文件《关于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软件产品增值税超税负退税的批复》,2015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大立科技实际收到增值税返还款分别为1912.69万元、1635.16万元、1380.48万元、1687.42万元、2806.73万元、2175.80万元,合计1.16亿元,占营业利润的比例分别为671.12%、-61.61%、41.46%、28.00%、18.61%、5.62%。增值税返还款长时间内成了大立科技主要的利润来源,2016年经营亏损,导致比例出现负数。以增值税返金额来测算,对应的软件收入在9亿元左右。

一家以生产红外产品为主的公司,何来如此多软件收入及增值税返还?比很多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公司还要多。

  奇怪的存货

作为“红外第一股”,大立科技的存货周转率一直不如同行, 2020年上半年是消化积压存货的绝好机会,存货周转率跃居首位。为何大立科技的存货周转远比同行慢?要知道,存货周转慢面临的风险不小,一是科技的进步导致存货的价值减少,二是占用大量的资金。

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大立科技的营业成本分别为1.40亿元、2.11亿元、2亿元、2.64亿元,各期末的存货分别为3.81亿元、4亿元、3.90亿元、3.81亿元。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营业成本呈上升趋势,但存货比较稳定。2020年上半年的营业成本几乎是2017年的两倍,而存货余额相当。

再往前三年,2014年至2016年,其营业成本分别为1.95亿元、1.58亿元、1.73亿元,各期末的存货分别为2.71亿元、3.53亿元、4.37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1588.79万元、1788.63万元、3076.61万元。营业收入下滑营业成本减少,而存货大幅增加,2016年的营业成本比2014年减少,而存货增加了1.66亿元,主要是原材料增加,2014年年末原材料1.18亿元,2016年年末2.33亿元。

存货越多,占用资金越多,跌价风险越大,大立科技的做法挺另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共同药业被爆:大客户异常 瞒报环保处罚信息

阅读(1118)

  共同药业是一家从事甾体药物原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为甾体药物生产所需的起始物料和中间体,拟在创业板上市。但是,过会后的共同药业仍有诸多疑问待解。

近期,一份关于共同药业的举报材料寄至《证券市场周刊》,该材料声称,共同药业以高于市场价向第一大客户天津药业销售产品,此举导致公司虚构上亿元的收入;此外,公司还存在瞒报环保处罚信息等问题。

通过分析共同药业招股书,公司前五大客户中天药集团(天药销售的最终控制方)确实引人注目。2017年和2018年,共同药业很大一部分销售收入来自于天药集团。但2019年起,该客户采购规模骤然降低,采购品种也发生较大变化。并且,该客户持股企业同时也是公司的客户,这一切似乎表明存在异常。而对于环保处罚问题,招股书并没有披露。

对于相关问题,《证券市场周刊》就此采访了共同药业,但公司并没有接受采访。

据称,该份举报材料也寄至中国证监会、深圳交易所,这是否会对已经通过深圳交易所审核的共同药业产生影响?

  应收账款剧增

共同药业主要生产甾体药物的起始物料和中间体产品。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共同药业收入分别为3.34亿元、4.37亿元、4.65亿元、2.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744万元、7068万元、7300万元、1868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99万元、6692万元、5818万元、1589万元。

共同药业招股书(上会稿)称,公司2018年度、2019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分别为 6692万元、5818万元。因此,公司选择《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条第一项之上市标准:“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业绩满足创业板属性要求,但其应收账款却在不断增长。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9713万元、9947万元、1.73亿元、2.1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11%、22.75%、37.16%和104.70%,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0.1%、16.17%、21.13%、26.87%。公司2019年应收账款同比大增,增幅达73.66%。并且,随应收账款的增加,公司账龄在1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占比也在不断升高。报告期内,共同药业账龄在1年以内(含1年)的应收账款分别为9627万元、1.03亿元、1.61亿元、1.73亿元,占比为93.61%、98.09%、88.16%、76.65%。2020年上半年末,公司账龄在1-2年的应收账款由2017年年末的410万元大幅增加至5264万元。

共同药业在招股书(上会稿)中解释称,公司期末应收账款金额较高,主要系公司位于产业链上游,与下游客户以赊销方式结算等因素所致。但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因为同业内竞争对手同样为下游客户提供一定信用账期。

共同药业招股书(上会稿)介绍,公司在国内的竞争对手有赛托生物(300583,股吧)(300583.SZ)、湖南新合新(上市公司溢多利(300381,股吧)(300381.SZ)的子公司,可将溢多利作为公司比较对象)。两家公司均为上市公司,均具有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

2019年年末和2020年三季度末,赛托生物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86亿元、1.69亿元,同比变化8.08%、-22.76%,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24%、23.26%,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22%、5.89%;溢多利应收账款分别为5.66亿元、6.29亿元,同比变化19.12%、4.82%,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7.64%、43.97%,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2.53%、13.7%。从以上对比可知,上述两家可比公司的应收账款增速及相应占比均远低于共同药业。

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加之不断扩大备货规模,共同药业的现金流状况十分糟糕。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206万元、-4789万元、850万元和1807万元,可见公司满足创业板属性要求的业绩不过是“纸面财富”。

那么,这些应收账款都来自于哪些客户呢?

根据招股书(上会稿)披露的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名情况,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共同药业各期末应收账款第一名均为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药集团”),金额分别为4046万元、5876万元、5486万元、5280万元;而同期公司向其销售金额分别为9022万元、1.98亿元、4095万元、1242万元。

可以看到,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共同药业对天药集团的销售额要低于同期应收账款余额,该客户回款似乎不畅;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二者相差4038万元,是否又说明,公司账龄在1-2年的应收账款(5264万元)大部分是来自于天药集团呢?

根据公司的前五大客户情况,除天药集团外,共同药业另一重要大客户为溢多利,后者是公司2017年第二大客户、2019年第一大客户、2020年上半年第三大客户,对应销售额分别为3056万元、6658万元、1259万元;同期共同药业对其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346万元、低于1000万元(具体未知)、1131万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相较于上市公司溢多利,共同药业似乎给天药集团提供了更长的账期,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即便公司对天药集团的销售实质为对上市公司天药股份(600488,股吧)销售,对于同为上市公司身份的客户,公司为何偏偏给天药集团更多的“方便”呢?

另外,共同药业个别客户规模较小,但公司对其应收账款却位列前五。例如,2020上半年,公司对第五大客户樟树市赛凯医药原料有限公司销售额为1167万元,而应收账款余额为1319万元,而该客户并未出现在共同药业2017-2019年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之中,说明公司对该客户的销售基本上未回款。根据天眼查,该公司注册资本仅为500万元,实缴400万元,参保人数为零。

此外,共同药业应收账款前五名中的保定市隆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隆元达”)和隆回群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参保人数分别为3人、零人,然而,2019年年末公司对隆元达应收账款却达到1000万元。

  “蹊跷”的大客户

据举报材料,在2017年、2018年,共同药业向其最大客户天津药业销售500吨17α-羟基黄体酮中间体(体现为雄烯二酮),销售价格远远高于当年市场价(当年市场价为每千克400-480元,其与天津医药集团的平均单价为每千克505.22元。通过上述方式,虚构了应收账款,从而虚构了收入和净利润。

在共同药业的客户名单中,天药集团的确引人注目。

2017年和2018年,天药集团为公司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分别为9022万元、1.9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7.04%、45.29%,销售产品绝大部分为雄烯二酮。2017年和2018年,共同药业向天药集团销售雄烯二酮的金额为8689万元、1.95亿元,占销售总额的比重达96.31%、98.48%,2018年采购规模明显增大。但2019年起,公司对天药集团的销售额却骤然下滑,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别仅有4095万元、1242万元,并且销售产品种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19年,天药集团向公司采购产品主要为螺内酯中间体,2020年上半年为17α羟基黄体酮。

销售品种和销售规模均发生明显变化,令天药集团与共同药业间的交易显得尤为“异常”。需要注意的是,天药集团对共同药业的业绩贡献还不止于此。

据招股书(上会稿),公司2019年年末应收账款第三名的客户为江西百思康瑞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百思康瑞”),余额为1117万元。根据天眼查,百思康瑞的第二大股东为天药股份(600488.SH),持股比例为29.99%,而天药集团正是天药股份的最终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一关键信息,共同药业并未在招股书(上会稿)中做出披露。除百思康瑞外,共同药业是否还存在其他与天药集团相关的客户,外界无从得知。但是,天药集团作为共同药业的大客户,其相关企业同时也为公司客户,为什么不合并计算?

此外,共同药业招股书(上会稿)所披露其对溢多利的销售金额与溢多利财报披露向其采购金额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溢多利2017年年报,溢多利当年从共同药业的全资子公司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采购4769万元。然而,根据共同药业招股书(上会稿),2017年,公司对溢多利的销售额为3056万元,因此,按照当年增值税税率(17%)进行计算,溢多利2017年理论上应从共同药业采购3682万元,远低于溢多利财报披露的采购金额。其他年份也存在类似差异。

溢多利2019年年报并未披露具体的供应商名称。2019年,溢多利向前五名供应商分别采购1.18亿元、8763万元、7914万元、6190万元、5154万元。同年,共同药业向溢多利销售6658万元,因此考虑增值税税率后的采购额为7653万元。由此来看,共同药业很可能为溢多利前五名供应商之一,但具体采购额却是无一对应。

那么,共同药业对溢多利的实际销售情况究竟如何,上述数据差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共同药业或许需要给出一个解释。

 环保问题频现 信披质量欠佳

举报材料还指共同药业隐瞒了环保处罚信息。

根据共同药业招股书(上会稿),公司本次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拟投资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能达到年产800吨BA(双降醇)、200吨黄体酮生产能力,投资总额为6亿元。

然而,根据十堰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10月24日发布的关于“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二次信息公示,该项目同样进行200吨/年黄体酮及800吨/年中间体BA的生产,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总投资规模却为4亿元。

在生产产品种类及产能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上述项目投资规模为何相差了2亿元?如果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公司或许存在夸大投资所需资金规模的可能。

而且,公开材料显示,共同药业环保问题频现,生产经营存在问题,但相关信息并未在招股书(上会稿)中进行披露。

根据公司所在地环保部门的信息,共同药业及其子公司曾多次因环境污染问题被群众投诉,甚至受到行政处罚。根据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及湖北省环保厅披露信息,群众多次举报共同药业排放废气、污水,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环境。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信访件显示,共同药业排放废气,没有通过验收手续,停业整顿多次属于违规生产,居民诉求搬迁。现场检查发现厂区和污水处理设施附近异味明显,生产车间无配套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整改不彻底。

根据十堰市生态环境局环境违法曝光台,共同药业的全资子公司共同生物因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造成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被处罚款1.82万元;又因排放污水COD、BOD5、总磷、色度等多项污染物超标,被处罚款0.44万元。然而,共同药业在招股书(上会稿)中并未对上述信息进行披露。

2020年6月,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8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2020年修订)》。

其中,第33条规定,拟IPO公司应披露法律风险,包括重大技术、产品纠纷或诉讼风险,土地、资产权属瑕疵,股权纠纷,行政处罚等方面对发行人合法合规性及持续经营的影响;第60条要求发行人披露报告期内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受到处罚的情况,并说明对发行人的影响。

虽然上述处罚多发生在报告期(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之前,但对于高污染的药品生产企业,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有权获知相关信息。

共同药业未披露的不止上述信息。

2018年10月15日,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经现场检查,宜城市共同药业有限公司(共同药业前身)已不符合国家出口原料药有关生产要求,决定收回其《出口欧盟原料药证明文件》,收回范围为出口欧盟原料药“去氢表雄酮”。

对此,共同药业在其招股书(上会稿)中只字未提,并且奇怪的是,在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网中,上述公告已经查不到了,相关信息目前仅在健康网可查。

2017年9月11日至14日,FDA对共同药业位于宜城的工厂进行现场检查,并于2018年8月下发警示函。

根据警示函的结论部分,FDA于2018年1月10日将公司列入66-40进口警报名单。根据FDA进口警报分类表,66-40意味着“自动扣押违反cGMP企业的药品”。

虽然公司声称其出口至美国的产品不能直接作为原料药产品在美国药品生产厂商直接向下游加工,仍可出口其他中间体产品至美国市场。但从销售情况看,这种影响并没有公司所说的那样乐观。2017-2019年和2020年1-6月,公司对美国销售收入分别为836万元、269万元、212万元、-13万元,2018年起明显减少。虽然出口美国产品的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较低,对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影响有限,但FDA的警示函对其他国家可能产生示范效应,这似乎并不能成为公司不进行披露的理由。

对于文中问题,《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已向共同药业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下周将是大家吃肉的行情!

阅读(958)

11月13日(周五)两市大盘探底回升,再收阴线,创业板收红。截至收盘,沪指跌0.86%,报收3310点;深成指跌0.27%,报收13754点;创业板指涨0.23%,报收2706点。全天两市成交7272亿元,比上一个交易日的7081亿元增加了191亿元,量能在连续3天萎缩的基础上,今天小幅放大了2.7%。

周五大小指数延续分化,创业板指表现较强,个股整体涨跌互半,涨幅超9%个股不足40只,市场赚钱效应较差。板块上,银行、保险全天走弱拖累沪指,周四高潮的白酒板块现跌停潮,资金轮动至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有色、军工等方向,钛***板块全天领涨,疫苗冷链、有机硅等板块午后拉升。

周三公布的社融数据,人民币贷款数据等基本都是利空,周四晚有人说疯话,周五相关受益板块稀土、军工和芯片等板块涨幅靠前,但同时银行、保险等蓝筹股大跌,外资也是闻风丧胆,周五出现大幅撤离,但大盘还是没有回补上周四大盘跳空向上的缺口,说明这附近支撑很强,也说明大盘下周将开始反弹了!

一是领先指标创业板周五盘中率先出现反弹。前期我们说过,大盘想企稳首先要领先指标创业板企稳,这种先跌先涨的走势说明大盘跌不下去了;

二是前期强势股白酒周五进入补跌,伊力特、迎驾贡酒、张裕A、金徽酒、口子窖、会稽山等跌停;保险、食品饮料、农业、银行等也都大幅下挫,行情下跌末期一般都是强势股补跌;

%title插图%num

三是日线上大盘已经到了30日线3294点和20日线3297点附近,这附近支撑很强;周线上,本周大盘冲高回落,但目前已经面临五周均线的支撑,另外,周五可转债市场比较火爆,多只可转债涨幅超过20%,说明市场不缺资金,所以,我们认为下周将是大家吃肉的行情。

四是国债期货走势一般跟股市是反向的,因为国债期货是无风险收益,近期国债期货连续大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8%,5年期主力合约跌0.29%。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上行1-3bp,10年期国债活跃券上行2.26bp报3.2775%,创一年新高。

上周率先向上突破的深成指不仅冲上了前期高点连线的重要压力位,而且还创出7月13日以来新高,说明目前市场仍在走上升波段,后面上证和创业板大概率也会创出年内反弹新高,这两天虽然连续回落,但深成指目前仍站在前期高点连线之上,如下图,之前的压力位已变成支撑位,下周如果继续守住这条线,将有望在短线企稳后重新震荡走高,总之,本周一大涨后虽然再现调整,依然不改后市震荡向上的格局,而目前在这里反复震荡,是在为向上突破做准备,沪指在夯实3300一线的基础之后,后面再上冲会走得更稳健,而下周初再回落,要注意随时会出现阶段性低点后返身向上。

%title插图%num

操作上,注意关注十四五政策预期较高的新能源、元器件、半导体等板块,适当参与数字货币、半导体、医疗器械、国防军工的短线机会。近期市场表现弱势,个股跌多涨少,人气氛围继续受到影响,大盘反复震荡,大多热点没有持续性,操作难度比较大,减少追涨操作也是在减少犯错误的机会,短线更多的是下跌调整后的低吸机会,操作上切记不要追高,以短线思维为主。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多多转发,财神都夸!

 

风电和可降解塑料题材分享+大盘走势分析

阅读(1382)

 

1、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 来自全球 400余家风能企业的代表一致通过并联合发布《风能北京 宣言》,宣言提出:为达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起步衔接的目的,在“十 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 保证年均新增装机 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 装机容量应不低于 6000万千瓦,到 2030年至少达到 8亿千瓦,到 2060年至少达到 30亿千瓦。此次风能产业提出的装机目标超出市场 预期,相关公司将会受益。

 

 $禾望电气(603063)

 

在风力发电方面,公司专注于电网适应性研究和未来新机型研发,风电机组转矩跟踪、电能质量、电网适应性、高低压穿越和海上风电等解决方案均具有较强竞争力。主要产品包括850kW~10.0MW全功率变流器、1MW~6MW双馈变流器、主控电气系统以及变桨控制系统等,风电变流器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风力发电类产品。

 

2、近日,佛山印发《佛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食堂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鼓励有条件的区,在城乡接合部、镇(街道)和农村地区集市等场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美联新材(300586)

 

公司拥有“非石油基可完全降解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但在可降解色母粒的产销规模还很小。美联新材的概念众多,还具有氢燃料、锂电池相关题材,后期被游资炒作的概率较大。

 

$苏美达(600710)

 

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为公司参股企业,公司持股比例为40%。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以化纤、化纤原料及聚酯领域的工程开发和技术集成为核心业务。聚友化工在差别化聚酯和可降解塑料领域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刚刚,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95%商品或零关税!影响全球1/3人口

阅读(1212)

01

刚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

 

据央视新闻,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今天(11月15日)上午以视频方式举行。

 

%title插图%num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RCEP谈判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涉及中小企业、投资、经济技术合作、货物和服务贸易等十多个领域。

 

经过3次领导人会议、19次部长级会议,28轮正式谈判,2019年,RCEP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当年11月4日,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将启动法律文本审核工作,以便在2020年签署协定。印度因“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暂时没有加入协定。

 

%title插图%num

 

02
覆盖世界三分之一人口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RCEP,它的达成对全球贸易自由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一起了解一下。

 

据央视财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2012年由东盟10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6方共同制定的协定,通过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title插图%num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此外,通过这一协定的连接,此前并没有双边贸易机制的中日两国,在经贸关系上将有进一步发展。

 

在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争端接连上演的大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是维护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机制。

 

据商务部官网援引韩联社消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覆盖世界三分之一人口,若包括印度在内,RCEP将覆盖世界总人口的一半

 

%title插图%num

图片来源:商务部官网

实际上,自RCEP正式开启谈判以来,印度一直参与其中,但却在去年表露出退却意向。尽管日本试图将其拉回谈判桌,但印度由于其国内一些因素,最终也没有重回谈判。

 

%title插图%num

印度总统莫迪(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规则,在RCEP生效后,成员方以外的国家在一定时间段内没有资格申请加入协议,但在这一点上,印度获得了豁免权。据报道,在日本的支持下,15位成员方正计划起草一份单独的文件,以允许印度能够在任何时间点选择加入。

 

03
超九成商品或纳入零关税范围

 

RCEP谈判是在之前“10+3”合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将范围扩大到“10+5”。此前,中国已经与东盟十国组建了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已经覆盖了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

 

据华夏时报,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朱殷表示,“RCEP谈判无疑会在降低关税壁垒上迈出更大步伐,未来不排除95%甚至更多税目产品被纳入零关税范围。市场空间也会更大,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是一次重大政策利好。”

 

感谢阅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